张云飞: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3)

2024-11-12 18:01:01
张云飞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一、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简单地从旧的生产力向新的生产力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从客观上来说,新质生产力是在以绿色、智能等为趋势和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成果基础上实现的生产力的质的跃升。 第二,从理念上来说,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的样态和质态。 第三,从发展动力来说,新质生产力是坚持创新发展的生产力。在农业社会,人们主要凭借经验积累进行生产。在工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一次变成了一个自觉应用科学技术的过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不是说资本主义制度高明,而是指资本主义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上,而工业化是一个自觉运用科学技术的过程,科学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生产力飞速发展。 当下,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标志,即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 第四,从发展机制来说,新质生产力是坚持协调发展的生产力。西方社会的传统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不均衡的后果,我国传统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彻底有效地突破不均衡的障碍。新质生产力是谋求协调发展的生产力,致力于通过生产力的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第五,从发展条件来说,新质生产力是坚持绿色发展的生产力。传统生产力主要指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力,具有资源消耗高、排放高的特征,而新质生产力在资源和能源的投入上,具有资源、能源消耗低的特征,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具有污染排放少的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是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最终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我们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六,从发展成果的分配来说,新质生产力是坚持共享发展的生产力。西方社会传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两极分化等严重的社会后果,比如,西方社会在社会发展中制造了马太效应,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传统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出于中国地理经济等方面特殊性的原因,采用了梯度发展战略。但是,梯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大了社会的差距,这个差距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在,在消灭剥削和消除绝对贫困的前提下,新质生产力应该坚持以实现共享发展为目标,坚持让全体人民共享国家改革发展的各方面成果。 第七,从发展环境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坚持开放发展的生产力。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相对于现在是孤立、封闭的。这种孤立和封闭导致了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直到西方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但也导致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促进了传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从而有效改善了中国近代以来发展落后的面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顺应全球化转向引领全球化,促进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和绿色发展。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作用,摆脱了传统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和束缚,呈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和优势,实现了生产力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效统一。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贯彻和落实“新的生产力理论”的必然选择。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类发展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在唯物史观看来,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当中也包括科学。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生产力的同时,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科学技术作用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们党又提出了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论断;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我们党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要求。从“第一生产力”到“先进生产力”再到“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动力、新质生产力向现代先进产业形态的转化路径、绿色生产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中的战略地位和意义、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出来的生产力本质特征的精准把握,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 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是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语境中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保证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必须避免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世界历史的格局当中,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移植和选用先进生产力的方式实现弯道超车。社会发展是由各种弯道超车形成的非线性发展过程。在当下,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要实现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必须建立在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只有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统一。只有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安全发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统一。 第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发展生产力的目的直接决定着生产力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在西方社会,由于以实现剩余价值为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因此,即使其技术水平再高也难以称得上是新质生产力。 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要在继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如果要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就必须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就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新质生产力的系统构成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的深度转型而生。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通过技术创新、劳动创新、产业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来完成。 第一,技术革命性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动力机制。当前,绿色、智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显著标识和成果。面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等一系列学科的发展,绿色技术成为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成果,能够将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有机地统一起来,向整个社会发展提出了绿色化或生态化的要求。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科技基础。可以说,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第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环节。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一种实际的能力,绝对不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把生产力看作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这本身具有反生态的性质。也就是说,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生产力是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主体三者构成的系统。生产的过程是劳动者凭借一定的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而生产出物质产品的过程,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从劳动对象来看,传统生产力是以矿石、石油等不可再生的物质实体为对象的。传统生产力的发展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新质生产力与此不同。新质生产力则以信息(生物信息和电子信息)等可再生资源为重要劳动对象。与物质实体相比,信息具有可无限复制和增殖的特征。这样可以有效节约物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劳动资料来看,传统生产力以大机器体系为主要工具。尽管蒸汽机等大型机器节省了人类的体力,但也会造成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比如,煤炭的燃烧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一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5吨到3.5吨之间。为什么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如此严重?根源在于人类在工业革命之后排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而新质生产力以智能硬件等自动化工具为劳动资料,实现了人、机、网的有机结合,扩展了人的脑力,可以有效提升生产力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在现代的工业生产中,数控机床的应用不但可以生产出精度更高的产品,还可以节约原材料,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从劳动主体来看,传统生产力主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就是说,传统生产力更注重数量,而不是质量。那么,在劳动者的教育、文化水平不高情况下,是无法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进而导致生产效益也相对较低。而新质生产力则更为注重人力资本的实力,更为注重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劳动者从事智能创造的水平和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三,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物质载体。当前,我们的科技创新和要素的重塑最终应落脚在产业上。科技创新和要素的重塑要带动产业及其结构同样向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目前,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西方的现代化是一种串联式的现代化,先是完成了农业产业化,然后实现了工业现代化,接着是实现社会信息化。我们是三个方面同时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条件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二是促进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相辅相成的。城镇化一方面为工厂提供了商品的来源和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还为劳动者提供住房、子女教育。需要注意,西方的片面城市化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公。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绿色化纳入进来,大力发展生态城市。信息化和绿色化要统筹起来,用绿色化来规范和引导信息化,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但不是西方工厂式的农业现代化,而是要建设绿色智慧的现代生态农业。 三是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要统一。信息产业化是指把数据、资源、数字变成产业,而产业信息化是指要提升产业、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等。比如,现在有些牧民会用无人机协助放牧,这极大地解放了牧民的双手,同时又提高了畜牧业生产的水平。 四是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要统一。生态产业化就是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我们要把它变成产业。产业生态化是指应该按照绿色的方式来发展产业。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促进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二要促进数字经济、生态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三要实现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 另外,我们要确保数字技术、产业、经济的绿色发展。为了有效降低数字发展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风险,我们必须要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用绿色科技引导信息数据知识的采集、生产、加工、传输和应用;二要用绿色科技大力发掘数字经济各个环节的节能减排潜力;三要用绿色科技有效预防、降低、治理发展数字经济造成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 四、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新质生产力本身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是将生产力的生态化和生态化的生产力统一起来的可持续的生产力。 第一,从生产力构成的要素来看,生产力所包含的所有要素最初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自然界提供了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即使是作为生产主体的人也是在自然界中进化而来的。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就是人将手臂、肌肉等自身的自然力调动起来,作用于外部自然界的过程。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自身。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违背了自然规律,就必然会遭受自然界的报复和惩罚。因此,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们要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爱护自然有机统一起来。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即保持绿色底色,是生产力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在这个意义上,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从新质生产力的绿色科技基础来看,新质生产力有效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一是绿色生产力实现了以要素投入为主向科技投入为主的转变。绿色科技是以复杂性、非线性为特征的科技,是以生态学为范式的科技。二是绿色生产力是以数字手段为主要工具的生产力。三是绿色生产力是以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武装起来的生产力。过去讲人定胜天,现在讲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当今,劳动者的生态文明素养,直接关系着生产力的可持续水平。因此,绿色生产力并不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类型,而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基本属性。 五、制造业、服务业、能源产业厚植绿色底色的现实选择 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厚植制造业、服务业、能源产业的绿色底色。 第一,在发展理念方面,要大力提升和扩展对绿色发展的系统认知。一是在人口层面,要坚持均衡发展的理念,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更为重视人口的高质量发展,将加强和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本实力作为战略方向。二是在资源层面,尽管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所以,要坚持节约发展的理念,减少和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在环境层面,要坚持清洁发展的理念,更多地通过科技和法治等方式实现高水平保护,将环境污染有效降低下来,大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四是在废弃物处置层面,要坚持循环发展的理念,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和提升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是在能源和气候因素层面,要坚持低碳发展的理念,通过能源革命,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和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促进全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如何用低碳发展来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要减少碳排放,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比如发展风电、光电能源等。二要抵消碳排放,我们要进行生态固碳,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将碳浓度降下来。另外还有科技除碳、市场融碳等手段。六是在生态系统层面,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大力防范和化解生物安全风险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统筹推进生物安全、环境安全、核安全。七是在防灾减灾层面,要坚持预警发展的理念,防范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挤占生态安全有可能引发的灾害,大力发展可持续的避灾经济和避灾产业。只有将绿色发展理念系统化和具体化,并将其完整系统地贯彻和落实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才能厚植发展的绿色底色。 第二,厚植制造业、服务业、能源产业的绿色底色。一是在绿色制造业方面,要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强绿色设计,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手段提升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水平。绿色设计要求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考虑资源的消耗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情况。我们要促进绿色制造业的发展。二是在发展绿色服务业方面,要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产品的绿色包装和商品的绿色流通,减少和降低流通环节的环境负荷水平,提升服务业的可持续水平。三是在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方面,要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和利用绿色能源,大力推广和应用“绿能+智能+产业”的现代生态经济模式,大力提升绿色能源产业的智能化水平。 举个例子。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曾是一片荒凉的荒滩,生态环境恶劣,沙尘暴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促进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启动了塔拉滩生态光伏园项目。塔拉滩生态光伏园项目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既发了电,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草都长起来了。当地政府建立了“牧光互补”模式。两千多只羊,在光伏板的庇护下自由地奔跑。这些羊群成为当地的一道独特风景。村民们通过放羊、清洗光伏板、割草和提供安保服务等方式,拓宽了收入渠道,实现了脱贫致富。截至2023年底,塔拉滩生态光伏园累计发电量达到5亿千瓦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可靠的清洁能源。这就是“绿能+智能+产业”的现代生态经济模式,体现了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的特点。 六、绿色金融拉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加强在自然资源和自然资产方面的投入。具体来讲,一是加强植树造林、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建设。植树造林既可以固定风沙,又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供林产品。二是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三是加强气候治理建设。 第二,加强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具体来讲,一是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厂的建设;二是加强乡村的路、网、电、水、气等方面的建设;三是加强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建设。 第三,加强对绿色科技方面的投入。我们要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绿色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可持续科技动力。 第四,加强对绿色产业方面的投入。我们要加强向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能源产业等方面的投入,以此来培育新的增长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可持续的产业基础。为了确保绿色投资,必须将绿色金融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努力打造“金融+产业+生态”的新型业态模式。在增强国家自然资本实力的基础上,发展绿色金融的目的就是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和支撑。 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要抓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股票指数等产品的开发。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应该推动数字技术和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绿色金融产品,积极稳妥地推进气候投融资的创新,持续稳步地加强绿色投资。在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和效益的同时,要利用绿色指数的标尺功能、投资功能、衍生产品标的功能来引导绿色投资,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成为绿色生产力。 为了保证绿色金融工作的正常发展,还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绿色金融工作的领导。在撬动社会资本尤其是境外资本参与绿色金融发展时,我们要加强绿色金融监管,完善国家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加强信息披露,防范金融投机和金融风险,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 本期报告就讲到这里,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