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来看亚洲第一的农机大展
2024-10-29 11:00:11
10月26日到28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举办。这个亚洲第一的农机大展,也被誉为我国农机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从农机展上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举办,为此,适用于南方丘陵山地及水田作业场景的履带式农机,成为本次展会上的一大亮点。
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参展的履带式农机制造企业,近一年来也收到了不少来自北方的订单需求。
参展商 刘彦诚:这个履带底盘,就是因为去年河北受水灾,很多轮式的玉米收割机下不了地,干不了活,就委托我们给他们专门研发这一款履带底盘。
减灾、减损、增效,参展商告诉记者,每一个新增的订单背后,都是一个特定作业场景的需求。农机的每一次改造升级,也都是围绕着实际作业中的突出短板。
走访多家展位记者发现,国产农机正在发生从“手动挡”到“自动挡”的切换。过去,拖拉机负载农具进行作业时,需要频繁地换挡来调节速度,在大忙时节农机手一整天都要重复踩离合的动作,他们形容下农机的感觉就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参展商 杨尚响:我们CVT无级变速拖拉机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前进、后退和速度的变化。不需要踩离合,告别了农机手腿疼的问题,有效降低了操作疲劳度,作业效率可以提高30%。
在农机展上记者看到,除了传统的农机制造企业之外,还有工业机械制造企业跨界做农机,他们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技术路线,让国产农机突破卡脖子技术成为可能。
随着我国实施新一轮粮食千亿斤产能提升行动,各地对高端、绿色、智能农机的需求越来越大。来自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农机自动导航系统销售量达11万台,国产品牌完全掌控了国内市场竞争的主导权,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市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国机集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马敬春:近两年变化比较大的应该有这么几个方向,比如对于精量播种的追求、在精准施肥方面,包括对病虫害的监测、农业机器人的应用。实际还有辅助驾驶系统,比如导航系统的应用。现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到农户、农机手的广泛欢迎。
采购商眼中的中国农机“吸引力”
目前,我国农机正在经历一场从需求侧传导至供给侧的变革,为了更好地匹配地块、匹配农艺、匹配农机手的需求,农机制造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采购商眼中,这次农机展的吸引力在哪?
从江苏南京来的种粮大户胡小四,这次逛展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购买一台大马力拖拉机。过去几年,他经营土地的规模从800亩上升到了1800亩,原有的90马力拖拉机已经没办法在规定的农时内完成作业。
江苏南京江宁区种粮大户 胡小四:农机这一块,我们五年前买的机器基本上都在逐渐淘汰,因为跟不上作业效率。后面都是大规模承包土地,必须要求大马力的、高效的农机具。
很多国外的采购商告诉记者,中国的农机已经从过去粗放的一机多用变为了现在的专机专用,他们专程来到中国逛展。最吸引他们的,就是中国的高性能农机也兼具高性价比,完备的农机产业链也让他们对于后期维修换件没有后顾之忧。
印度农场主 斯里尼瓦萨·拉奥:在印度,我们的收获机生产面临一些挑战,因此我满怀期待来到长沙,来到农机展上找我们急需的装备。中国的收获机品质卓越,我认为,你们中国人真是“能工巧匠”。
俄罗斯农场主 安德烈·阿纳托利耶维奇:我们的农场面积有22000公顷,种植蔬菜、小麦、油菜、土豆、瓜子等农作物。我们这次专门来中国采购设备,这会帮助我们更快速地发展。中国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实惠。
“05后”特岗生:
在农机展上一堂实践课
在本次农机展上,虽然农机装备制造企业与各类采购主体占了大多数,但还有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来到农机展上是为了上一堂实践课。
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机系教师 蒋啸虎:它的动力分了两路,一路控制排肥,一路控制排种。
在农机展上进行实践课的,是湖南农业大学的一批“05后”特岗生,他们来自湖南省各个区县,是专门为基层农机体系定向培养的人才。带队老师告诉记者,参加这样的行业展会,是他们教学的重要一环。
由于我国农机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展会上企业带来的最前沿的机器、技术和理念往往会领先于现有课本上的内容,因此实践教学会让特岗生最快了解农机应用领域的最新趋势。
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机系特岗专业生 贺文锦:我感觉收获非常大,因为我们在课本上学习的只是它的一些原理和一些部分的工作图,但是我们在实地看到这些机械,给我一种非常震撼的感觉。
这些特岗生告诉记者,每年不仅会跟老师参加专业展会,寒暑假也都要回到基层农业部门跟岗实习,保证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农业的发展不脱节。
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机系主任 季邦:湖南农业大学是2021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农机特岗生,首批有32个人,未来也基本上都是当地农机部门的基层管理人员。
如今,随着我国农业不断补短板、挖潜力,对于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在形成完善体系,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 柏连阳:现在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目前也出现了比较好的协同,真正实现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来促进产业和生产问题的解决,现在已经不断出现新的进展。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