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肚子里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怎么讲)
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如下:
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让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眼睛。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去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起来!“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牛肚子里去……”“那我马上就会死掉了!”红头大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烂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明。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阿嚏!”牛大吼一声。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谢谢你……”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
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是被卷进牛嘴——来到第一个胃——来到第二个胃——返回到牛嘴里。
一、《在牛肚子里旅行》
《在牛肚子里旅行》全文主要讲述的是“一场在牛肚子里的旅行”。两只小蟋蟀青头和红头是很好的朋友,它们在捉迷藏的时候,红头不小心被大黄牛吃掉,它的小伙伴——青头勇敢而且机智,一边安慰红头不要慌张,一边奋不顾身地去救自己的小伙伴,最后红头得救了。
二、扩展资料
1、反刍
反刍主要出现在哺乳纲偶蹄目的部分草食性动物身上,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羊、鹿等)的胃分为四部分: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前三个胃没有胃腺,总体作用是对食物进行发酵、过滤、磨碎以及营养成分的粗吸收,只有皱胃是分泌胃液的部分,相当于单胃动物的胃,又称真胃。
瘤胃的容积为100-300升,约占四部分胃的80%。瘤胃内有大量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纤毛虫为主)和细菌。瘤胃本身并不分泌酶,所有瘤胃内的酶全是由微生物产生。网胃在瘤胃前方,抵着横隔和肝。网胃内壁呈蜂窝状,网胃内同样进行着微生物消化。
2、牛的外形特点
牛科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都已经退化,但还保留着下门牙,而且下犬齿也门齿化了,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
为了贮存草料、躲避敌害,它们的胃在进化中形成了4个室:即瘤胃、蜂巢胃、瓣胃和腺胃,还具有“反刍”的习性,使食物能够得到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角与鹿类有极其明显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1岁以后的雄兽和雌兽的头骨上都长有一对粗大的角,角的形状在各种之间有所不同,但都是额骨的突起衍生出来形成的对称骨枝。外边包着一层角质套,角质套可以脱下,角内部是空心的,所以又叫“洞角”,牛科动物也因之被称做“洞角”动物。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