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间,地质锤“响叮当”
2024-10-26 18:00:16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叮当!叮当!我们做地质就喜欢这种清脆的声音,新鲜!”10月25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的一处山体露头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重走地质长征路”川西组带队老师王连训用地质锤采集一块石头样品,一边修理石块,一边笑着和随队学生们说。所谓“新鲜”,是指采集的岩石样品少风化、被水流侵蚀得少,这类岩石化学元素变化少,敲击时声音清脆,能够更为准确地检测出岩石原本的信息。此行的实践考察点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位于我国西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系的东缘,由于其奇特丰富的造山过程、演化历史以及板块动力学机制,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前来考察,被称为“中国地质百慕大”。以岩石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多少为例,仅在一处露头,就能同时采集到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还能观察地质特征以推测岩石形成的时间序列,是非常难得的采集观测点。在团队出发的前几天,带队老师朱煜翔在团队群中发布了1.5G的文献材料,共队员们参考学习。首日考察,天还蒙蒙亮,王连训和朱煜翔就带着几位随队学生出发踏勘,提前确认采样地点。简单早饭后,团队7人便开始沿途采集,共设置了5个采样点位,除了记录观察所得的岩石岩性,还要查找不同岩石间的接触关系和形成顺序,并准确记录采样位置,方便后续研究对比。山林间,地质锤“叮当”之声不绝于耳。队员们手持罗盘、放大镜、比例尺,在导航软件、地质云、奥维互动地图等软件中不断切换,测量岩层产状,完成采样标记等任务。随队学生有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家学习进度有差异,观测兴趣点也不同,岩石色彩的深浅、矿物的构成、甚至石块的重量,都令学生们好奇,“老师,为什么都是钾长石,有的肉色深、有的肉色浅?”“你看看这是什么,拿放大镜看看,好像是白云母,它们亮晶晶的!”大二学生胡磊双手抱起一块约2个手掌大的石块,感叹一句“好沉!”这块岩石便在学生们之间流转,大家都想扛着试一试。“老师,为什么这一块这么重?”“主要因为是富铁镁的暗色矿物含量多,带着吧,咱们回去实验室切片再细研究!”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