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个月,网红巷子大变样
2024-10-31 21:00:12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洁、通讯员费帆)10月31日,武汉市武昌区青龙巷,不少游客打卡拍照。创意满满的店招、有序规范的外摆花车、融合武汉本地特色的涂鸦艺术……历时3个月的微改造,让武昌这条200米长的老巷子重新激发新活力。青龙巷是武昌区一条极具特色的背街老巷,黄鹤楼地铁站的设立,让青龙巷成为黄鹤楼、户部巷、粮道街、红巷等武昌景点的中转站。地铁站C出口红墙的出现,更是让原本沉寂的老巷子在全国“红”出圈。客流的暴增带动消费增长,原本狭窄的巷子乱堆乱放、无序出店、占道经营、共享单车淤积等问题开始显现。接住“流量”的同时,做好青龙巷“微治理”+“微改造”迫在眉睫。武昌区中华路街道公管办、综合执法中心通过深入走访社区群众和商户、召开居民大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沉浸式体验居民所讲的问题,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地铁口前来打卡拍照的人越来越多,交通压力大,中华路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在打卡点位设置综合执法岗亭,并派专人值守。不仅为游客提供全天候的“陪伴式”便捷服务,还能发现巷子口单车堆积或无序停放等问题时,立即与单车企业联系,迅速进行清理和整顿。为实现长期有效管理共享单车,中华路街道联合区城管执法局与共享单车企业进行了深入沟通,设立共享单车禁停标识,并开展青龙巷及司门口周边的夜间共享单车清零行动。同时邀请青龙巷两端的商户加入志愿者行列,提醒游客巷子狭窄,不要停放单车。除了“微治理”,“微改造”也同步进行。今年以来,武昌区严格按照《规范外摆经营点位设置及管理标准》落实外摆经营点位管理,目前已完成的41处规范点位,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制定“一点一策”方案,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外摆规范”制度慢慢得到商户支持,目前商家外摆车全部实现“上台阶、码整齐”。巷子中原有的招牌风格多样,一些陈旧的招牌还存在安全隐患。执法队员对街区内门店的招牌进行更新,既保留了街区的独特风格,也消除了潜在风险。巷内“有点意思”店铺在装修门面时,执法队员鼓励商家想一些有趣的创意。最终,充满创意的大型人偶、泡泡字体、糖果色的门面以及侧面的卡通文化墙,成为巷子中一处颇受欢迎的景点。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对巷内电线杆进行了整合,协调电力部门移除了两处废弃的电线杆,并对剩余的电线杆进行了美化涂刷。融入了樱花、黄鹤楼等具有武汉特色的元素。小小方寸间,映透悠悠民生。如今的青龙巷,美食店、咖啡屋、旧书店、文创用品店等商铺鳞次栉比,环境干净整洁,不仅丰富了青龙巷的文化内涵,也满足居民和游客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