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壳蛋鸡(绿壳蛋鸡生态养殖的技术推广(绿壳蛋鸡具有非常高的饲养价值))
绿壳蛋鸡经济价值比较高,具有比较好的市场运作空间,以其营养价值丰富而闻名于世,深受人们喜爱。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能够提升绿壳蛋鸡的养殖质量,对于推动绿壳蛋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绿壳蛋鸡生态养殖的基本策略和饲养管理技术,希望对该产业的推广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做好种鸡和种蛋的选择
1、绿壳蛋鸡的种鸡选择
在选择种鸡时,要对公种鸡和母种鸡进行科学选择。公种鸡要选择无疾病、身体状况良好、发育正常、体重在1kg以上、配种效果优良的种鸡;在选择母种鸡时,需要选择个体强壮、身体健康、无疾病、体重在1kg以上、产蛋率高的母种鸡。必要时可以对种鸡进行体检,这样能够保证繁殖质量。配种区域内的种鸡数量配比应当根据公种鸡的配种能力合理选择。在繁殖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近亲交配。
2、绿壳蛋鸡的种蛋选择
如果选择种蛋繁育时,养殖人员要对种蛋的质量进行检验。种蛋的来源要进行追溯,孵化用的种蛋必须是由健康、无疾病的绿壳蛋鸡繁殖而成。要对种蛋的外形、颜色、重量、光滑度、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检查。在孵化前需要对种蛋进行消毒处理,消灭种蛋外壳表面的致病菌,提升种蛋的孵化成功率,降低幼鸡患病几率。
二、选择合适的圈舍养殖位置
绿壳蛋鸡的圈舍位置对于生态养殖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鸡舍的位置应当选择在通风向阳的山坡上或者山顶上,尽量不选择在山脚下,这样能够保证圈舍环境质量。鸡场要远离公路、铁路等位置建设,直线距离最好在1km以上,这样能避免强烈噪声对生鸡造成惊吓,防止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导致生鸡患病。鸡场附近要有干净的水源,远离工厂,防止地下水或地表水受到污染。鸡舍的高度一般在2.2m-2.5米,坐北朝南,鸡舍南部应当建立一个高1.5m,宽0.8m的出入口,同时在外部建设护栏,外部地面应当覆盖一层细沙或者铺设干净的水泥板,给绿壳蛋鸡提供活动区域。采取生态养殖模式,在鸡舍两侧开设透气窗,长度在0.8m-1m,距离地面高度0.4m,宽度在1.1m-1.3m。这样能确保鸡舍内光照充足,且通风效果良好[1]。
三、绿壳蛋鸡的生态养殖技术分析
1、绿壳蛋鸡的日常养殖管理
对于刚出生的雏鸡,要做好保温保暖工作,预防流感或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好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随着雏鸡年龄的增长,鸡舍温度可适当进行调节,成年鸡的鸡舍温度一般在22-24摄氏度。养殖人员要每日完成鸡舍清理工作,处理鸡舍内的排泄物。鸡舍要每天完成通风换气,要保证鸡舍内空气干爽整洁,没有潮湿和发霉气味。养殖人员还要对鸡饲料槽和鸡饮水槽进行处理,及时进行替换,防止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每2-3天要对鸡舍进行一次消毒处理,针对当前的绿壳蛋鸡流行病特征,要采取针对性消毒措施。养殖人员要控制好鸡舍鸡群养殖密度,一般情况下,随着绿壳蛋鸡年龄的增长,养殖密度应当适量下降。
2、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
为了实现生态养殖目标,养殖场应当加强卫生管理,尤其对于进场人员、车辆和设备等要全面进行消毒,防止外来病菌带入养殖场。如果当前疾病传播情况比较严峻,可以适当采取封闭式养殖,杜绝外来人员的进入。养殖人员在进入鸡舍前,要进行全面消毒,并穿戴好防护服,如果养殖人员存在流感等疾病问题时,应当采取停班处理。养殖场如果采取外进绿壳蛋鸡的养殖策略,应当将外进幼鸡进行隔离养殖,检查是否存在患病问题,隔离期结束后没有存在疾病问题,方可进行混养。当幼鸡长到300g以上时,可以采取“散养”措施,将其放入事先规划好的自然绿色生态植被区域,这样能够提升养殖质量。
3、做好疾病防疫和预防控制
绿壳蛋鸡的生态养殖,需要做到无公害、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药物的使用量。绿壳蛋鸡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当以提升生鸡的机体免疫力为主,饲养人员应当根据绿壳蛋鸡的生长周期,定期注射相应的防疫疫苗,提升抗病能力。鸡饲料的品质与绿壳蛋鸡的生态养殖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养殖人员要选择品质优良的鸡饲料,同时做好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脱毒处理[2]。为了提升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饲养人员可以在鸡饲料中混入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样也有利于实现生态养殖。疾病预防工作应当贯穿整个养殖过程中,这样能够对生鸡养殖起到比较好的疾病预防控制作用。例如鸡球虫病、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新城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传染性疾病。
结语:绿壳蛋鸡具有非常高的饲养价值,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养殖人员的积极性,有着比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绿壳蛋鸡的生态养殖,要实现无公害养殖,提升鸡群的免疫力,做好日常的养殖管理,减少疾病的发生,提升个体质量,降低饲养成本。同时利用养殖区域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养殖目标。
作者简介:杨长春 副高级畜牧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