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视镜(汽车后视镜怎么来的)
自本茨发明汽车以后,汽车原本是没有后视镜的。后来一位女司机——英国的女赛车手多萝西1906年提出一个想法,如果女性在拥堵路段开车时,在车头放一块镜子,就能够更好地观察周围的车况了。
这个想法当时没被车企注意到,直到5年后另一位赛车手不知抽了哪根筋,真的在自己赛车上安装了一面镜子作为简易的后视装置。这下赛车手们都争相模仿,后视镜在赛车场上得到推广。
又过了10年,1921年一位叫埃尔默·伯杰的发明家注册了后视镜专利。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早在1914年就有位美国佬注册了专利。反正这大致就是汽车后视镜的来历了。
一开始时车外的后视镜是安装在车身壳上的,但是装在车身上,一个不美观,二个视线范围并不太好,三个也占地方,所以后来经过演变发展,逐渐被移装到车门上,靠近A柱的地方。这样一来就好看多了,而且现在的后视镜已经集成了很多电子功能,需要布线什么的,跟车门结合在一起更便于模块化生产。
说到后视镜集成的功能,加热功能越来越普及了。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在镜片后方加一块电热膜,工作时能让后视镜的镜片温度保持在35-60度左右,这样的话遇上雨雾雪天气,能让镜片上的水汽雪粒什么的迅速蒸发,保持视野。不过大雨的时候就别指望了。
然后发展到现在,最新的应该是电子后视镜了,雷萨量产车已经在用了。比起传统后视镜,优点是不少的,如视野更开阔、更有保障,不会因为镜片的角度、曲率限制视野。
而且别看传统后视镜不大,其实风阻不小,占整车风阻的2-3%,电子后视镜能做到更小,风阻自然能更优化。
电子后视镜也是未来的趋势,随着自动化驾驶的级别越来越高,电子后视镜能够结合智能驾驶系统,提供相应的驾驶安全数据,这是传统后视镜完全不具备的。当然了,缺点也是有的,高科技的东西,一个字:老贵了。奔驰宝马的传统后视镜都有人偷,就别说这种高科技货了。
我国目前不支持电子后视镜的车上路,因为条文规定的是汽车必须要装后视镜,而后视镜指的是传统的那种,电子后视镜相当于没有。不过据说相关条例已在修订中,不久的将来在路上应该就能见到带电子后视镜的车了。
后视镜的正确调整
1、调节中央内后视镜
把中央后视镜里面的地平线映像调节至镜子中央,把右侧耳朵的映像调节至镜子左侧边缘。
2、左侧后视镜调节
左侧后视镜以地平线为基准,先调整后视镜的水平线,天和地各占1/2,也就是中线位置;然后调整后视镜左右视线,将车身调整至占据镜面的1/4左右。也可以将天空和车身占据的面积略微缩减一下,以便于提升路面的可视范围。
3、右后视镜的调节
在右后视镜的调节上,因为驾驶员视角的问题,需要减少天空所占据的面积。将右侧后视镜里地平线映像调节至镜子高度2/3处,右侧车身的映像调节至占据镜子左侧1/4 区域。但是在侧方位停车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临时的角度调整。
车后逗迅视镜调整方法首先是左侧后视镜,右侧后视镜,中央后视镜。
1、左侧后视镜
首先是左侧后视镜,驾驶员要以地平线为基准,通过调整上下角度,让后视镜呈现的天、地各占一半。接着是左右角度,把车身占据的镜面范围调整到四分之一左右。注意调整汽车后视镜时要以驾驶坐姿为准,不能靠近观察后视镜来调整。
2、右侧后视镜
接着是右侧后视镜,由于右侧的汽车后视镜离驾驶员位置最远,所以我们要减少天空占据的空间,尽量把后视镜空间留给车身侧方,所以右侧汽车后视镜天空仅占据四分之一,车身也是占据四分之一。
3、中央后视镜
回到车内中央后视镜,它的调节就相对简单许多,很多人调节中央后视镜的误区是拿它来观察后方乘客或者觉得它碍眼,直接扭到朝天上的角度,正确的调节是通过后视镜能够透过后车窗看到车后情况,地面和天空的占据比例在一半,这时就可以了。
汽车后视镜的使用
1、停车、起步、超车、转弯、调头等行驶路线将要发生变化时,都先给出相应的行车信号同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后视镜,及时了解两侧和后方的交通情况,防止出现突然情况时措手不及。
2、行段升车前要调整好后视镜的位置和角度。行车中,由于车辆的行驶震动,易引起后视镜的位置和角度变化,对此应注意观察并及时调整。
3、在通过两边有非机动车或行人的窄路、窄桥时,要减速慢行,适当注意后视镜;要和非机动车或行人保持必要的横向间距。
4、多注意和前车握指老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还要通过后视镜观察、判断后面车辆的跟车距离,在处理情况时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发生追尾事故。
5、在通过交叉路口时,交通冲突较多,要降低车速,注意观察两侧行人和车辆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顺利通过。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