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外行不行,他们说了才算?
2024-10-18 08:00:20
10月8日,比亚迪“常州号”汽车滚装运输船下水引发行业关注,这是比亚迪自建船队的第二艘船舶,和第一艘合肥号一样,比亚迪同样以整车生产基地命名该船。和另一个出海大户奇瑞同样拥有自己的运输船,令外界诧异的是,中国造船业和新能源车行业一样,也在快速崛起。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 中国企业的出海大潮,直接推动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船舶总载重量达3634万吨,同比增长18.2%。新接订单量87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1.9%;截至9月底,手持订单量1933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3%。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1%、74.7%和61.4%。 据《中国工业报》报道,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造船大国。截至2024年,中国造船业连续14年保持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世界第一,市场份额超过50%。这些数据意味着现今世上每两条船完工,就有一条由中国制造。 原本全球造船业的老大韩国已经被中国赶超,且差距被越拉越大,据韩媒《中央日报》网站报道,今年(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新增船舶订单中,70%被中国船企拿下,韩企只获得了不到18%的订单。要知道,巅峰时期,世界前十大造船厂,有七家为韩企,韩国造船业拿下了全球65%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造船业刚起步阶段,不得不高价向韩国进口高端船舶。尤其是建造难度堪比航母的LNG船,一艘就能叫价近3亿美元(约21亿元人民币)。当初我国某船厂负责人带队访韩时,希望交流相关造船技术时,韩方傲慢地表示:“你们根本造不出LNG船,还是直接买我们的吧。”嘲讽的言语和无礼的傲慢深深刺激了中国船舶人。 在随后卧薪尝胆的20年,在数以百计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成功实现了所有船舶种类的国产自研,还成为世界唯一摘下航空母舰、大型邮轮、LNG船这造船业“三大明珠”的国家。中国造船业已经14年全球份额第一。尤其是在此前被韩国嘲讽永远造不出来LNG船,依托我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及日益精进的技术,中国船企不仅能造且价格比韩企要便宜7000万元,物美价廉,让韩国船企原来的老客户纷纷涌向中国船企。2023年,我国船企交付了20艘全球最大2.4万箱超大集装箱船、4艘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以及全球最大浅水航道8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今年4月,卡塔尔能源公司就一口气向我国签订18艘LNG船订单,这些价值超过400亿元的大订单,让韩企羡慕嫉妒恨。近期德国航运巨头赫伯罗特(Hapag-Lloyd)的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30艘新船的订单被我国两家民营船企新时代造船和扬子江船业拿下,这些订单总价值已达到5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0.69亿元),是历史上最大的集装箱船订单之一。韩国HD现代重工和韩华海洋也参与竞标,最终失败。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今年8月,全球新成交的106艘造船订单中,我国就包揽了95艘,市占率突破90%,而韩国船厂只拿到4艘订单,市场份额跌到可怜的2%。韩媒《经济日报》就发文称:“我们彻底输了,中国造船工业全面崛起,已不可能超越。”为了挽救颓势,韩国金融界决定紧急“输血”15万亿韩元(约800亿元人民币),援助韩国船企,并扬言“必须重夺第一”。 工信部装备二司副司长李毅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中国造船业已经成为全球当仁不让的第一。 汽车出海的“大海航”时代 《中国经济网》报道,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全球第一。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和金额均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量达到522万辆,出口额为1016亿美元,超过日本的出口量和金额。2023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442万辆,出口金额为532亿美元。中国汽车出口正式实现跨越式突破,并跻身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目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国产车遍布全球。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下,即便是中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和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很难消化比亚迪、问界这样产能迅速提升的车企,加速出海成为行业共识。在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确认后,国产品牌车企纷纷扬帆远航,万吨级巨轮开启国车出海“大航海”时代。 车企选择海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凭借其运量大、适应远距离运输的优势,成为了不少车企出海的首要选择。但即便选择海运,其成本也依然不低。尤其是车企出海潮后,众多车企对滚装船需求激增,导致运输排期越来越长,其租金也大幅提升。严重的供需错配导致2022年下半年全球滚装船运力奇缺,租金飙升。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上半年,一艘6500标准车位的汽车滚装船平均价格已突破10万美元/天(约合人民币72万元)。一辆车从中国运到欧洲,仅海上运输成本就高达1万元人民币以上,还不包括到港后的运输成本,总运输成本高达1.5万元,这对利润空间本就不高的中国汽车来说是无疑是一笔巨额的开销。 奇瑞是中国最早造船的车企,但与其说造船,不如说是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意。因为芜湖造船厂早在2007年就被奇瑞收购。2007年奇瑞销量38万辆,其中海外占了11.98万辆,同比增长133%,当时奇瑞计划2010年销量要达到100万辆,出口占40%。奇瑞如此看重出口,造船势在必行,而最经济的方式就是收购造船厂。 当时的芜湖造船厂造不出滚装船,直到2018年才造出第一艘用于内陆航运的滚装船,且只有800个船位。但随着芜湖造船厂的产能提升,国产车竞争力也在大幅提升,国产车出口势不可挡。奇瑞的出口量从2020年的11.4万辆暴涨到2023年惊人的93.7万辆,四年时间增长了8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为200万辆,2023年暴增至522万辆。 尽管中国造船业发展较快,但在海运领域中国企业却没有绝对控制权。截至2023年,全球汽车滚装船数量大约700余艘,且大部分运力都被美欧日韩企业控制,归属中国“船东”的数量不足10%,这也使得中国汽车企业在汽车海洋运输领域的话语权极低。受中国汽车出口火热的影响,在全球汽车运输船的订单中,中国船东所下的订单比例已达到21.1%。这些订单完成后,中国海运话语权会较大提升。 中国船舶业的春天来了 比亚迪等国产品牌汽车的大量出口,带动了中国船舶业的发展,中国船舶(600150)等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也稳中有升。中国船舶在2024年年内股价涨幅达34.4%。中国重工股价年内涨幅也达27%。这样的涨幅在A股市场已属难得,可见资本市场对造船业发展的看重。 众所周知,大型运输船就是“吞金兽”,17.4万立方米级大型LNG运输船的新造船价格为2.615亿美元,VLCC的新造船价格为1.29亿美元,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新造船价格为2.735亿美元。这对造船企业来说又相对“友好”。 中国船舶在经历黑天鹅事件的净利润三连跌后,在2023年止住颓势。2023年中国船舶营收748.4亿元,同比增长25.81%,这是近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归母净利润29.57亿元,同比增长1614.73%,为近7年的最高增幅,此前三年的增幅分别为-84.93%、-30.08%、-19.34%。 中国船舶的净利率创下新高,2023年毛利率10.57%,同比2022年的7.68%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净利率3.95%,同样比2022年的1.47%提升了2.48个百分点。 2024年上半年,中国船舶营收360.2亿元,同比提升17.99%。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提升155.31%。依然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毛利率由2023年上半年的7.44%提升至8.17%,净利率由2023年同期的1.83%提升至4.06%。 中国重工2023年营收466.9亿元,同比提升6%,净利润-7.819亿元,同比2022年的-22.11亿元,同比增长64.64%,亏损明显收窄。毛利率9.8%,2022年为7.79%。净利率-1.7%,2022年则为-5.4%,各项数据增长明显。2024年上半年,中国重工扭亏为盈。营收221亿元,同比增长31.05%。净利润5.324亿元,同比增长177.13%。毛利率由2023年上半年的10.27%提升至12.37%,净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1.07%提升至2.44%。 民营船企兴通股份也吃到这波红利。2023年营收12.37亿元,同比增长57.66%;净利润2.522亿元,同比增长22.28%。2024年上半年,兴通股份营收7.721亿元,同比增长23.56%;京沪利润1.803亿元,同比增长3.56%。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4.42%提升至36.59%,净利率由去年同期22.22%提升至23.80%。各项重要财务数据都在提升。 通过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和兴通股份等不同性质的船舶企业近年来的财报数据可以发现,中国船舶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春天,这和中国汽车出口激增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出海力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出口量的增加,带动中国船舶业的发展,照此势头发展,中国汽车出口量将稳居全球第一,而中国造船业的市场份额也将巩固全球第一的地位,两者形成了有效互补,成为中国经济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中国造船业为比亚迪、奇瑞、长城等车企的海外发展保驾护航,各大车企为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注入发展动力。 作 者 | 梦萧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