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的牛,吹的越来越有底气了

2024-10-23 01:00:16
“今天吹的牛是:明年,奇瑞的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必须进入行业头部!” 在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吹”下了新一年的“牛”。 或许很多人还记得,他曾在2023年奇瑞科技大会上放话“奇瑞在新能源的行业排名上不客气了!”后,一度对媒体坦言,这是自己很后悔的一段讲话,“一个是不符合我过去的人设,也不符合我的年龄,60多岁的人了,怎么这么不成熟,还说大话呢。” 然而时隔一年后,尹同跃却再次“打脸”,已过耳顺之年的他,为什么如此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个疑问在参加完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后,有了答案。 会上,奇瑞宣布,今年1-9月份,集团累计销量突破175万辆,连续成为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燃油车赛道“双增长”,国内、海外赛道“双增长”的汽车企业,且“四赛道”销量全部刷新纪录,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强势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自去年发布“不客气”宣言后,奇瑞仅用一年时间,就将自家新能源送进了“行业四强”。 显然,吹牛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能把自己吹过的牛都实现的人,因为在他们心中,“吹牛”还有另一种说法——“目标”。 那么,能让尹同跃有底气放话“今年在智能化上不客气”,奇瑞究竟又准备了哪些新的“弹药”? 为了揭开这一谜底,等媒体对话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CTO高新华与奇瑞动力总成开发负责人古春山、奇瑞智舱研发负责人邬学斌、奇瑞智驾技术负责人谷俊丽三位副总,共同探讨“技术奇瑞”背后的进阶之路。 奇瑞要从“理工男”向“Superman”蜕变 “脚踏实地是通向成功最快的捷径。” 被誉为车界“老黄牛”的奇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 从去年的科技日到今年的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一年时间,智能科技革命更加迅猛:以AI大模型、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第三代互联网技术创新突破,如“物种大爆发”般纷涌出现。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也面临着增长乏力、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一系列不确定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奇瑞经过瑶光2025战略两年的积累和探索,在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和银河生态五大技术领域全面进阶,实现了鲲鹏电池、端到端大模型、智舱大模型、飞行汽车、云台智能底盘2.0等10+项重点技术突破。 这些正是得益于奇瑞在企业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和创新。 据高新华介绍,奇瑞在全球共有8大研发中心,研发工程师25000人,其中接近50%是软件工程师,智驾领域近2000人,他们都是奇瑞科技创新的“保镖”。 “我们不是一个上市公司,所以我们没有公布研发的财务报表,但是大家都知道的电动化,智能化,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还有电池架构以及先进制造工艺,还有飞行汽车,至少我理解大家能提到的技术问题点我们都在策划,而且我们还策划了一些你们不知道的技术点。” 目前,奇瑞技术创新的“6+1”战略支点,为2C+3智+ESG,加上AI。其中,2C是电池、电芯,3智是智舱、智驾和智慧平台,以及ESG技术,AI是全程赋能。 为此,奇瑞布局了雄狮科技、大卓智能、电池研究院、芯片研究院、NEXT AI研究院、绿能公司等,组建了一批瑶光实验室,希望“让奇瑞从过去非常纯粹的‘理工男’,变成拥有超级大脑、超级智慧的‘Superman’。” 2024年9月,奇瑞集团销售汽车244,534辆,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109,048辆,同比增长20.6%;新能源58,941辆,同比增长183.4%。单月销量突破24万辆,单月出口突破10万辆,单月新能源突破5万辆,创造了奇瑞成立27年以来的三项“历史新高”。 前三季度,奇瑞集团累计销量1,752,793辆,同比增速39.9%,是2023年全年销量的93%,连续成为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燃油车赛道“双增长”,国内、海外赛道“双增长”的汽车企业。 AI大模型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 数据显示,2024年NOA功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90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 在这一趋势推动下,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在加快推进高阶智驾NOA功能“上车”。 瞅准机会的奇瑞,把2024年定为了——奇瑞智能车全面进入高阶智驾NOA元年,并放话“会像20年前投入发动机一样,把智能化,把AI作为奇瑞下一个20年、40年的重大机遇和突破方向。” 会上,奇瑞发布了面向未来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方案,进化大卓智驾C-Pilot 4.0到C-Pilot 5.0,用AI赋能未来出行。 作为“智能化不客气”战略的承载者,大卓智驾全面布局智驾大模型、大数据和超算中心三大版块,通过自主可控、生态协同的方式,全力推进奇瑞端到端城区NOA量产。 “我们端到端的项目已经立项了,正在开发。目前来讲,我们在自主旗舰高速NOA平台上,建立了自研的感知能力,它包括障碍物能力,车道线能力以及OCC能力,这是三个网络。我们在第四季度尝试首先建立感知大模型就是‘三网合一’,这是前半年的感知大模型。关于预测和规控用VN来做,我们预测的维度已经用AI做通了,整体的PNP网络已经在我们的仿真、模拟器跟一些数据上跑起来了。”谷俊丽介绍说。 今年8月份,奇瑞自主开发的CheryGPT开启第一次内测,尹同跃在现场对团队表示,AI大模型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给奇瑞送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要求团队把它当成宝贝好好开发和使用。 “我们都知道AI是一个资源之战,AI的定律是包含AI的算法,AI的大数据,AI的超算员,所以超算员是非常重要的AI大基建。” 为了成功构建未来百万辆级的海内外通用的高阶智驾系统,大卓智能还在会议期间,分别与科大讯飞、商汤绝影举行了战略签约仪式,在端到端大模型、AI算力及数据闭环、HMI人机交互、高阶智驾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紧密合作。 “我们联合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华为、商汤和讯飞,我们整体可调度的AI算力已经高达1.5亿,在整个算力的资源量上来应对我们几年的需求是足够的。”谷俊丽表示。 根据规划,2025年奇瑞高阶智驾将搭载十几款车型量产上市,从无图城区NOA到自主旗舰高速NOA,依托于端到端技术快速实现NOA规模化量产。 奇瑞智驾大模型,也将通过云端world model生成丰富场景,形成感知大模型加规划大模型模拟人脑行为决策,2025年将实现一段式端到端,2027年,形成VLA大模型,让汽车真正进入智能驾驶时代。 AI座舱,把汽车打造成虚拟数智人 智能座舱,同样是奇瑞智能化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在L5没来之前、在方向盘不能丢开之前,没有人真正的在为车载智能座舱设计产品。” 在邬学斌看来,当下的智能座舱都是借用了手机的生态及产品形式,没有一家公司能把车的座舱到底是什么形态说明白,而一些所谓的先进,无非是公司有些手机背景,做起来比较快,抢占了先机。 为了打破这一现状,奇瑞雄狮智舱以Lion.AI智舱大模型作为大脑,融合人工智能领域多项领先技术,力争为用户带来好看、好用、好听、好智能、好国际的新五好AI座舱。该座舱拥有两个特点: 第一、手机钥匙可以兼容3个操作系统,200多款主流手机都可以成为奇瑞车的手机钥匙,还不是一款手机一个操作系统,Android、鸿蒙、IOS都可以兼容。 第二、该智能座舱的产品特点是多品牌、多区域,所以奇瑞在云端的产品架构从一开始就是全球视野,也叫“1+M”,1个base在中国,由M快速的部署到国外不同的市场,用于不同品牌。 下一步,奇瑞的方向是打造AI座舱,简单来说,就是要把汽车打造成一个虚拟的数智人。 邬学斌解释说,如果现在的智能座舱的能力是用IQ来衡量,那么AI座舱不仅有很高的IQ,还有EQ、SQ,这是未来AI虚拟人或者数智人座舱跟现在基于规则开发的智能座舱的本质区别。 “现在很多人说车是一个机器人,这个我同意一半,机器人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机器,一个是人。过去我们是把机器尽量往人做,现在是要注重它人的特征。我们希望这个‘人’会随着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与用户建立起联系,我们认为这是AI座舱现在要做的。” 现在是进入电池领域最合适的时间 “在新能源方面,我们终于把‘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变为‘起了大早,赶上大集’。” 自去年发布“新能源不客气”宣言后,奇瑞在新能源领域就开启了“加速模式”。 依托“技术奇瑞”的强大赋能,奇瑞布局了混动、增程、纯电、氢能等多条新能源技术路线,并在一年内先后推出智界R7、风云A8、捷途山海T2、星纪元ET、新款星纪元ES、iCAR 03、风云T10等多款新能源产品,成功挺入“行业四强”。 此次创新大会上,鲲鹏动力新成员鲲鹏电池品牌正式发布,该品牌涵盖了“方形磷酸铁锂系列、方形三元系列、大圆柱三元系列”三大品类,拥有“充得快、跑得远、用得久和够安全”四大亮点,补齐了奇瑞在新能源的最后一块拼图。 “现在来说应该是进入电池领域最合适的时间,整个产业链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不管从投资、效益还是人才的角度,投入产出相对是比较好的,迭代速度也会更快。” 不仅如此,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新星”,也正在成为奇瑞电池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上,奇瑞宣布鲲鹏固态电池的研发也已经在行动,规划2026年定向运营、2027年批量上市。 对此,古春山介绍说,尽管目前固态电池从科学层面到工程技术层面一直到产业化层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大家普遍认为这是未来的方向,是必须要走的路,为此,奇瑞于今年初正式成立了固态电池研究院。 “在固态电池领域,现在大家起步都差不多,而且现在电池行业的人才流动也比较大,虽然行业里有做得比较强的,但领先的也不会特别多,希望把我们的一些想法在电池这块后发先至。” 对于奇瑞接下来的电池技术规划,古春山表示,奇瑞将做到“几条腿”同步走:液态锂电池是产业化在做,半固态电池跟其他企业合作,奇瑞自己则集中精力做全固态电池。 “大家都认为固态电池好像解决了所有问题,我觉得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还为时尚早,即便是实现了产业化,实际上它的成本和现有各种业态锂电池,包括纳米电池等等是互补的关系,不是取代的关系。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固态电池来了,其他就都没有了。”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未来奇瑞不会为了电动化而放弃发动机技术,“我们在发动机上依然会持续的投入,因为我们的发动机一定是要占据领军地位的。” 正如尹同跃所说,“奇瑞今年27岁了,在许多‘百年老店’面前,我们算是青年,按照今年260万辆的规模,还是一个小企业。奇瑞在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生态、创新体系等一系列布局上,准备好了!我们,才刚刚开始!”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