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达,永续发展你的未来! 三度获得“卓越雇主”,台达如何携手员工共同成长?
2024-10-30 08:00:42
10月23日,由知名人力资源媒体HRoot主办的“2024中国人力资本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凭借在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以及永续人才发展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果,台达集团从700多家参选企业中脱颖而出。不仅第三度获得“卓越雇主”,更首次荣获“卓越社会企业”。△台达凭借在雇主品牌建设和永续人才发展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果,获得HRoot “2024卓越雇主”和“2024卓越社会企业”,由台达全球人资长陈启祯先生(左)与台达中国人资长廖哲彦先生(右)代表领奖。△台达以公司雇主品牌的核心价值“在台达 永续发展你的未来”为基础,致力增加优秀及关键人才储备,并贴心关爱员工,成果受到本次奖项肯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卢卡斯曾指出,在21世纪,人力资本是企业打破规模瓶颈,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唯一驱动力。随着中国产业升级进入高速发展时代,中国“智”造更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的知识性人才。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于人才所具备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台达如何携手员工共同成长?在数字化转型、人才永续发展、雇主品牌策略等方面,台达分别做了哪些调整和努力?获奖当日,台达全球人资长陈启祯先生和中国人资长廖哲彦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人才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人机高效协作,实现人力资源数字化台达集团成立于1971年,已走过超过半个世纪历程的台达。台达集团总部位于台北,为全球提供电源管理及散热解决方案,并在工业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信电源、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电动车充电、可再生能源、储能与视讯显示等领域居重要地位。1992年,台达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多年来的发展日益根深叶茂,业务运营全面涵盖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截至目前,台达在广东东莞、江苏吴江、安徽芜湖、湖南郴州设有四大生产基地,并于2022年在重庆投入建设西部制造基地。台达在中国大陆共拥有25个研发中心,超过2,700名研发工程师,47个运营网点,员工总数近4万人。台达运营网点遍布全球,在五大洲近200个销售网点、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工业4.0浪潮的到来,技术革新成为第一驱动力,智能化赋能制造业蓬勃发展。企业转型、组织变革、人才升级等,成为HR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转型过程中,HR需将专业能力与新兴科技相融合,提供数据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创新变革,赋能成长。△台达全球人资长陈启祯先生“台达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导厂商,智能化转型成果在公司人力资源方面的应用随处可见。原来‘人管人’的组织形态,正在逐步向‘人管机器、机器管机器、机器管人’的转变。”陈启祯先生告诉记者,台达在生产流程中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从出勤管理到岗位调配,再到生产奖金计算的全面智能化。通过系统对接,员工的出勤、加班、请假等信息得以实时记录和处理,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台达还利用AI技术优化岗位调配,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例如,当员工请假时,系统会自动调岗并发送简讯通知新员工到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数字化人力资源系统,台达实现了绩效管理的客观化和透明化。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和分析员工的绩效数据,提供准确的绩效评估结果,减少了人为干预和误差。同时,数字化绩效管理还使员工能够更方便地查询自己的绩效情况,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此外,台达还注重员工体验的提升,通过数字化手段简化了请假、申请调岗等流程,使员工能够更专注于工作本身。在人才选拔方面,台达电子利用AI技术筛选简历,结合职位规格、人格特质和关键字进行智能匹配,大大提高了选拔效率和准确率。同时,公司还通过AI面谈和画像技术,对应聘者的回答和表现进行全面分析,为选拔提供更全面的参考。在员工培训方面,台达根据员工的角色和需求,推送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和发展路径,助力员工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诚信 创新 协同 共融 赋能”,打造五位一体全新企业文化随着台达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智慧制造发展,一线操作线上的作业人员人数大大减少,只占过去的40%不到。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习培训,协助发展成为了专业的技术工,或者是能够操作机器的工程师。台达十分重视人才的永续发展,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人才的专业、技能、结构及需求类型持续转型升级。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陈启祯先生强调:“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跨界合作能力、持续创新能力以及对企业文化的深度认同成为了当今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为了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使这些转变能够落到实处,台达整个领导团队在2023年初共同商讨研究,最终推出“诚信、创新、协同、共融、赋能”五位一体的全新企业文化。诚信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公司强调员工在工作中应遵循高标准的专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做到言行一致,树立公司良好的信誉。同时,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视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追求卓越的品质表现。创新是企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公司倡导员工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勇于挑战现状,尝试新事物。台达电子鼓励员工在各个方面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以创新驱动企业和个人的成长。协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强调团队协作和快速响应,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同时,台达电子促进不同部门和团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公司的发展。共融体现了企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公司鼓励员工相互理解并尊重差异,以开放的态度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寻求反馈并致力形成共识。台达电子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包容的工作环境及多方沟通管道,以确保各项议题受到重视。赋能是企业文化中的关键一环。公司鼓励员工寻求资源与回馈,不断自我提升和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分享经验和知识,帮助他人拓展视野、提升能力,憧憬更高的目标。并以双赢思维及利他心态看待合作与竞争,共同推动公司和员工的成功。深耕校企合作,开启高校人才战略新篇章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商,台达深知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此,台达不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打造高校人才战略新篇章,为企业和行业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力量。“台达与全国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将企业的实际需求与高校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廖哲彦先生介绍,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专业课程,引入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前沿技术和实际业务场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台达中国人资长廖哲彦先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台达定期派遣技术专家前往高校进行技术讲座和交流。这些讲座不仅涵盖了台达在电力电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还为学生提供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台达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文化氛围,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台达也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针对不同岗位和业务需求,台达与高校合作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这些项目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通过定制化培养,台达电子不仅解决了人才短缺的问题,还提高了人才的质量和匹配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台达注重企业文化的植入和雇主品牌的建设。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分享企业成功案例和宣传企业文化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台达,感受台达的企业魅力。同时,台达还积极打造雇主品牌,提高企业在高校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关注和加入。重塑全球雇主品牌策略,强化协同合作与国际化视野台达发展至今,已经成长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8万名员工的跨国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机遇自然是与挑战并存的。陈启祯先生表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球上那么多不同国家的人,拥有迥然各异的文化,但同时他们都作为台达的一份子,我们必须想办法将他们凝聚在一起,为整个企业做贡献。”近年来,台达电子的雇主品牌策略发生了不少变化,从单一的本土化运营转向全球协同合作。公司深刻认识到,优秀的雇主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荣誉,更是全球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台达开始将在中国等市场表现优异的雇主品牌经验复制到其他地区,推动全球雇主品牌的整体提升。在中国,台达电子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如举办校园招聘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构建完善的员工发展体系等,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雇主品牌。这些经验被迅速复制到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泰国等亚洲地区。例如,在欧洲,台达电子通过举办马拉松、登山和净滩等活动,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成功获得了“最令人激赏的公司”等奖项,提升了在欧洲市场的雇主品牌形象。台达电子的全球雇主品牌策略还强调协同合作和国际化视野。公司鼓励不同地区的招聘团队和主管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提升全球雇主品牌的竞争力。同时,台达还积极拓展国际招聘渠道,如到美国加州和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招聘,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加入台达。此外,公司还通过内部职位交易平台等方式,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会,让员工感受到台达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全球化企业。从人才管理到数字化转型,从企业文化到创新能力,从校企合作到全球雇主品牌推动,台达电子始终坚持以员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企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台达电子将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并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