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马拉松 赛事火爆一签难求
金秋十月,是举办马拉松的黄金季节。据不完全统计,仅10月20日当天,全国就有至少20场马拉松赛事举行。即便如此扎堆,仍有不少跑者抱怨“一签难求”。例如即将鸣枪开炮的北京马拉松,报名人数超过18万,再创纪录,有网友调侃“中签就像中大奖”。中国马拉松赛事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见。
如今的马拉松已成为城市新潮文化的一部分,但其实它出现在普通人生活中的时间并不算长。过去,它是专业运动员的专属,直到1988年北京马拉松首次设置了“半马”和“迷你马”项目,赛道上才出现了业余选手的身影。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马拉松在中国进入快速扩散阶段。据官方数据,2011年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到了2017年已激增至800多场。更令人惊喜的是,2023年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数量达到约580场,参赛总人次近550万,遍布31个省份的500多个县市。
从时间线来看,马拉松在中国的普及速度几乎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密切相关。广为引用的一项研究结论是,当人均GDP高于3500美元时,人们会选择静态文化消费,如看电影等;而超过5000美元时,人们会开始关注健康问题。2011年,我国人均GDP迈过5000美元大关并节节攀升。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马拉松热”在中国出现并持续升温的主要支撑。
在诸多运动中,跑步似乎是最简单的。当你脑海中闪过“跑步”的念头,身体就可以像这个词语所拥有的含义一样运动起来。它不需要特别的成本投入,只要你有一双跑鞋,走出家门,就可以马上开始。尽管对不少人来说,长距离跑步是枯燥和单调的,但那种突破自身极限的快乐、每一步都算数的正反馈,给跑者带来极大的精神振奋和意志磨练。跑马早已超越了强身健体的意义范畴,成为人们定义自身的一种方式,是生活方式和态度的彰显。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