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高考676分(留守女孩高考676分)
文/笑雪 育儿 思考
前几天读到衡水市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小雨老师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出了 “三种家长”的观点 ,我想了很多,在此把思考总结记录成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小雨老师的儿子2012年高考709分,以河北省第四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
小雨老师讲,一般情况下,家长分为三种——
看完后,我觉得我应该勉强算作第一种,虽然不敢自诩多么懂家庭教育的真谛,但是一直努力在学习,并在孩子身上科学的实践。
所谓 “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先教后育, 不是说我们生养了孩子,就理所当然是合格的父母,而是做父母也需要学习,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明事理懂分寸的,一个优秀的孩子,与父母的悉心培养及教导不无干系。
显而易见, 第一种家长是最好的,又懂教育又能用心培养孩子, 孩子将来想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状元,出身于农村的越来越少了,相反,更多的高考状元家庭出身都不错,他们的父母大多是有正式工作的知识分子,这类父母即使不懂教育,但是也会有意识地去学习去弥补。
有人会说,第三种父母是最差劲的,因为他们既不懂教育又不太管孩子。但是小雨老师否定了这个结论,他认为,父母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能减少对孩子的胡乱干涉,给孩子很多自由,大多数孩子也会成长得非常好。
这让我想到了去年一则新闻——留守女孩钟芳蓉676分报了北大考古系,据女孩爸爸讲,钟芳蓉不到一岁时便由爷爷奶奶带着,他和孩子妈妈外出打工,每年最多回来两次,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我想钟芳蓉的父母应该没有时间管孩子,可是不影响孩子成为学霸。
小雨老师认为, 第二种“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的父母,才是最差劲的, 因为 这种父母会对孩子成长有巨大的破坏力 。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出生后,我们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不仅仅要承担起 “养”的责任 ,也要承担起 “育”的义务 ,两者合起来,才是“养育”。
总之,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抚育不到位,反而过度管控孩子的生活细节,将来孩子在 社会 上势必会被迫补上这一课,这所谓“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
扪心自问,你是哪一种家长呢?你同意“三种家长”的区分观点吗?欢迎讨论。
新闻速递: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优异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引发关注。钟芳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对未来规划的考虑,她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以后还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 一时间,网友对钟芳蓉?报考考古专业?的选择产生疑惑:为什么不读更好就业、更赚钱的专业呢?对此,钟芳蓉的父亲回应称,女儿把金钱看得淡,一直很有主见。
北京青年报:网友为钟芳蓉感到惋惜,可能并非虚情假意,也没有什么不良用心,而是出于自身对于生活的真实感悟,与其他热门专业相比,考古专业不仅要坐冷板凳,而且没?钱?途。这么多网友?真心为她好?,说明这一观点在社会上比较普遍,高中生轻文科重理科、高考后热门专业广受追捧等,都是这类观点的具体体现。其实,近年来部分专业由热迅速转冷是常见现象,正因如此,所以在报考专业时才不能盲目跟风。 即使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追捧热门专业、看低考古等冷门专业,也是目光短浅之举。 因为现在的选择可能会关涉到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职业道路,所以更需要慎重,需要冷静,需要发自内心。 如果个人爱好能与工作紧密结合,那么幸福感就会大幅提升。更何况冷门专业竞争不太激烈,再加上个人的兴趣浓厚,愿意积极进取,就比较容易在这项工作上取得成功。 我国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坐冷板凳、下?笨功夫?,且很多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钟芳蓉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影响而选择考古专业,这样的远大志向不仅不应该引来惋惜之声,而且应该大加赞誉。选择专业就应该以兴趣优先,不能人云亦云,完全被世俗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像钟芳蓉这样,勇敢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