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多少钱一斤(山丹简介)

2024-04-23 16:48:32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山丹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味 9 功能主治 10 山丹的用法用量 11 附方 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山丹的方剂 2 古籍中的山丹 3 用到中药山丹的中成药 1 拼音

shān dān

2 出处

《食疗本草》

3 拼音名

Shān Dān

4 山丹的别名

红百合、连珠(《日华子本草》),川强瞿(《通志》),红花菜(《纲目》),红花百合(《随息居饮食谱》),山百合(《山东中草药手册》)。

5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山丹的鳞茎。8~9月间挖取鳞茎,除去茎叶,洗净泥土,将鳞叶剩下晒干,或用沸水捞过,晒干。

6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鳞茎卵球形,白色,长约2厘米,具少数鳞片,鳞片闰卵形或阔椭圆状披针形,无关节,先端膜质。茎细,直立,绿色。叶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部以上较狭,长2~7厘米,宽3~6毫米,先端尖。花直生,单一或在茎顶分3、4枝,各生一花。花直径5~7.5厘米,鲜红色;花被6片,披针形,不反卷,基部内侧具黑紫色斑点;雄蕊6,较花被短,花药大,细长圆形;雌蕊1,子房上位,3室,无花柱。蒴果长圆状椭圆形,长约2厘米,具钝棱,顶端平坦。种子近圆形,扁平。花期6~7月。果期8~9月。

本植物的花(山丹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7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坡、丘陵草地或灌木丛中。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湖北、陜西、四川、贵州等地。

8 性味

甘苦,凉。

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②《纲目》:"甘,凉,无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苦,凉。"

9 功能主治

除烦热,润肺,止咳,安神。治虚劳咳嗽,吐血,心悸,失眠,浮肿。

①《日华子本草》):"治疮肿及惊邪。"

②《饮膳正要》:"主邪气腹胀,除渚疮痛。’

③《纲目》:"治女人崩中。"

④《随息居饮食谱》:"清营涤暑,润肠通燥。"

⑤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止咳,清热安神。治虚劳咳嗽,吐血,虚烦,惊悸,浮肿。"

10 山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

11 附方

①治咳嗽吐血:山百合、白芨各六钱,贝母四钱。研细末,每次二钱,每日服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心悸失眠:山百合六钱,炒枣仁、夜交藤各五钱,柏子仁、远志各三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山丹的方剂 天丁散

拼音:tiāndīngsǎn处方:山丹花蕊香白芷各6克牛蒡子根(春采,去皮)天丁(即皂角刺)苍耳芽大...

更多用到中药山丹的方剂

古籍中的山丹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百合

寸,六出,红蕊四垂向下,色亦不红。红者叶似柳,乃山丹也。百合结实略似马兜铃,其内子亦似之。其瓣种之,...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山丹

《通志》)、红花菜。集解诜曰∶百合红花者,名山丹。其根食之不甚良,不及白花者。时珍曰∶山丹根似百...

《本草害利》:[肺部药队〔补肺次将〕]百合

叶而阔,茎端五六月开大白花者佳。五月开红花者,名山丹,其根微苦,食之不甚良,是不及白花也。山丹者,主...

《本草述钩元》:[卷九隰草部]百合

。百合也。叶而狭。尖如柳叶四月开红花。不四垂者。山丹也。茎叶似山丹而高。秋开红花带黄而四垂上有黑点。...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三诸疮肿门]诸疔疮

涂之。急服托里内消散。雄黄(一两)香白芷(二钱)山丹花蕊(二钱)牛蒡根(采去皮)天丁(名皂角刺)苍耳...

更多古籍中的山丹

用到中药山丹的中成药 丹参

皂角有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的功效!至于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有哪些呢?接下来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下吧!

皂角的使用 方法

 皂角子:

 1、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一千二百个,洗净,以、酥少许熬香,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汤送下。

 2、大肠虚秘(时泻时秘)。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为度。

 3、下痢不止。用皂角子瓦焙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送下。

 4、肠风下血。用皂角子、槐实各一两,加粘谷糠炒香,去糠,研为末,每服一钱,陈粟为汤送下。此方名?神效散?。

 5、里急后重。用无蛀的皂角子(米糠炒过),加枳壳(炒过),等分为末,以饭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汤送下。

 6、小儿流涎(由于脾热有痰)。用皂角子仁半两、半夏(姜汤泡七次)钱二分,共研为末,加姜汁调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

 7、妇女难产。吞皂角子二枚。

 8、风虫牙痛。用皂角子研为末,棉裹末约弹子大两颗,醋煮热,交替熨患处。每且可熨三、五次。

 9、一切疔肿

 (1)中风口噤、涎潮上。用皂角一挺,去皮,以猪油涂炙成**,研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体壮者可服二钱,以吐出风涎为度。

 (2)中风口 。用皂角五两,去皮,为末,加陈年老醋调匀,左 涂右侧,右 涂左侧。药干再涂。

 (3)中暑不省。用皂荚一两(烧存性)、甘草一两(微炒为末),以温水调一钱灌下。

 (4)喉痹封口。用皂荚生研为末,取少许点患处,同时以醋调药厚涂项下。不久,病处裂破出血即愈。

 (5)咽喉肿痛。用皂荚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过焦,研为末。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则痛止,病渐愈。

 (6)风邪疾。用皂荚(烧存性)四两,苍耳根、茎、叶(日干)四两,密陀僧一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三、四十丸,枣汤送下。一天服二次,病稍减,只服二十丸。此方名?抵住丸?。

 (7)咳逆上气、唾浊,不能睡卧。用皂荚(炙,去皮、子)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枣膏汤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8)痰喘咳嗽。用长皂荚三长(去皮、子),一荚中装半夏十粒,一荚中装中巴豆,蜜制关夏。再一起火炙成**,研为末。每用二、三分,于临卧时以姜汁调服。用特效。

 (9)牙病喘息、喉中有声。用肥皂荚两挺,酥炙取肉,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豆大。每服一丸,以微泻为度,不泻再服药。一天服一次。

 (10)腹部肿痛。用皂荚(去皮、子)炙黄为末,加酒一斗,煮开以后饮服。一天服三次。

 (11)二便不通用皂荚烧过,研为末,稀饭送服三钱,立通。又方:用皂荚炙过,去皮、子,研为末,加酒、面糊成丸子。每服五十丸。酒送下。又方;用皂荚烧出烟,放在桶内人坐桶上受烟熏。亦有效。

 (12)黄肿气喘。用无蛀的皂角,去皮、子,醋涂,炙焦为末,取一钱,加巴豆(去油膜)七枚,以淡醋研好墨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饭后服,陈桔皮汤送下。一天服三次,隔二日增药一丸,以愈为度。

 (13)身、面发肿。用皂荚去皮炙黄。锉取三升,放酒一斗中浸透后煮沸。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14)脚气肿痛。用皂角、赤小豆,共研为末,酒醋调匀贴患处。

 (15)突然头痛。用皂角研末,吹入鼻中,令打喷嚏。

 (16)风热牙痛。用皂角一挺,去子,装满盐,再加白矾少许,黄泥封固,火煅后研为末,每日擦牙。

 (17)风虫牙痛。用皂荚研末涂齿上,有涎即吐去。又方:用皂荚、食盐,等分为末,每日擦牙。

 (18)肠风下血。用长皂角五挺,去皮、子、酥炙三次,研为末,精羊肉十两,细切,捣烂,和皂角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送下。

 (19)脱肛。用无蛀的皂角五挺,捶碎,加水揉取汁浸患处,自收上。收后以热水烫腰肚上下,令皂角气行,好不再脱肛。另外还须用皂角去皮,酥乐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米汤送服三十丸。

 (20)肾囊偏痛。用皂角连皮研末,调水敷涂痛处。

 (21)肛门肿痛。用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为末,热醋调匀,摊巾贴患处,频频以水潮润。又方:用皂角七片,煨黄,去皮,出火毒后研为末。每服五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22)妇女吹乳。用皂角去皮,蜜炙,研细,酒送服一钱。又方:?妇人吹奶法如何?皂角烧灰蛤粉和。热酒一杯调八字(按:一字等于分),管教时刻笑呵呵。?

 (23)丁肿恶疮。用皂角去皮,酥炙焦。研为末,加麝香、人粪各少许,调匀涂患处,几天后疮根拔出。

 (24)小儿头疮。用皂角烧黑为末,剥去疮痂敷涂。几次即愈。

 (25)足上风疮(甚痒)。用皂角炙热烙患处。

 (26)大风癞。用找皂角二十条,炙过,去皮、子,以酒煎稠,滤过。冷后,加入雪糕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27)积年疮疮。用皂角放猪肚内煮熟,去掉皂角,只吃猪肚。

 (28)鱼骨鲠咽。用皂角研末,吹鼻取嚏。

 (29)肾风阴痒。用稻草烧皂角,烟熏十多次,痒即止。用皂角子仁研末敷涂,几日可愈。

 10、年久瘰疬。用无蛀皂角子一百粒、米醋一升、硇砂二钱,同煮干,炒信酥。依疬子多少,每一疬子服一粒,细嚼后米汤送下。酒浸煮服亦可。体虚的病人不用硇砂。

 皂角刺:

 全年可采,干燥或辰鲜切片后再干燥,生用。性辛、温。功能托毒排脓、活血消痈,适应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者。用量 3-10g。外用适量,醋煎涂患处。

 1、小便淋闭。用皂角刺(烧存性)、破故纸,等分为末,酒送服适量。

 2、肠风下血。用皂角刺灰二两,胡桃仁、胡故纸(炒)、槐花(炒)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3、伤风下痢(伤风久不愈,下痢脓血一天数十次)。用皂角刺、枳实(麸炒)、槐花(生用)各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天服二次。

 4、胎衣不下。用皂角刺烧为灰,酒送服三钱,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处如针刺为见效。

 5、乳痈。用皂角刺(烧存性)两、蚌粉一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6、疮肿无头。用皂角刺烧灰,酒送服三钱,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处如针刺为见效。

 7、大风疬疮。用黄蘖末、皂角刺灰各三钱,研匀,空心服,酒送下。服药后,吃粥两三天及补乞药数剂。如四肢浮肿,有针刺出水再服,忌一切鱼肉和引风之物。

 8、背疮不溃。用皂角刺(麦麸炒黄)两、绵黄芪(焙)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以酒一碗乳香去渣乘热送下。

 木皮、根皮:风热痰气,杀虫,产后肠脱。

皂角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归经:温;辛、咸;归肺经、大肠经;小毒

 功效: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

 主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