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告诉你星舰离载人登月还有多远

2024-10-16 23:00:13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高天伟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3日晚,美国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实施了星舰超重型火箭的第五次试飞。本次试飞,SpaceX实现了人类航天史上又一个重大突破:火箭一子级完成任务后,调头返回发射场,成功着陆于运行方式类似筷子夹持、与发射架一体化设计的“机甲酷斯拉”回收装置上。这是传统的火箭自带支腿设计之外,人类尝试成功的又一种火箭着陆方式,并且首次应用即成功接收数百吨重的超重型箭体。外国网友制作的星舰一级回收细节模拟画画,注意箭头所指的挂点。事实上,火箭并不是被回收装置夹紧固定,而是利用箭体上部挂点挂在“筷子”上。对于几百吨重的大家伙,“夹住”只会导致箭体被压瘪。试飞其它环节也都顺利完成,特别是火箭二级(同时也是飞船)按计划重返大气层,以较完整和稳定的姿态在印度洋预定海区溅落,比起第四次试飞“被大气烧得破败不堪但侥幸飞完全程”的状态,更加接近成熟。总体说来,星舰第五次试飞完成了预定科目,达到了预期目的。火箭继续向着实用推进。肩负美国形象和公司生存两副重担星舰研发狂飙突进但依旧任重道远今年6月星舰第4次试飞时,星舰是美国载人登月以及SpaceX持续推进星链部署必不可少的载具,这两件事一个关乎国家最高形象、一个关乎企业生死存亡,因此SpaceX必须拼尽全力迭代完善星舰。果然,短短4个月之后,这枚起飞重量将近5000吨的巨型火箭即神速完成归零。归零可以理解为查明故障原因 – 制定解决方案 – 获准再次飞行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即使常见的中小型火箭也需要归零半年以上。另值得一提的是,发射监管机构FAA(美国联邦航空局)在批准本次发射的同时,也一并发放了第6次试飞的许可。可见不仅SpaceX对项目玩命自驱,就连国家也坐不住催催催。各方压力之下,星舰进步不可谓不神速,但这一系统极度复杂,距离实用还有较远距离。以载人登月任务为例,在星舰实用化之前,需要验证的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进步明显”和“挑战巨大”两个看似矛盾的标签,同时贴在了星舰项目上。这自然引发了下一个话题:轰轰烈烈的星舰我国跟不跟?我国“跟”星舰的证据,就是长征九号火箭。这款火箭概念披露已有约10年时间,方案几经迭代,最新已经“收敛”至类似星舰的9米直径箭体、几十台发动机并联设计;此外,坊间也有配套的大直径箭体制造、单台200吨左右推力发动机等部组件研发信息流出。但截至目前,这款火箭尚无正式立项的公开消息。长征九号火箭模拟图为什么我国对“跟”星舰,看起来不是那么着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要分析中国航天的现状。一方面,我国航天从初期的“连首发卫星都比日本晚了几个月”,已经发展到今天无论技术还是市场都稳居世界第二(而且是唯一的第二)。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民族,我们理应关注世界前沿动向,不断挑战自我,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服务人类福祉而接续攀登。另一方面,我国在技术和资源积累上,还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以运力20吨以上大型火箭为例,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起即成熟运用,而我国直到2016年才解决有无;在航天经费上,外媒测算我国的投入大约相当于美国50%,且这还是近几年才实现的高水平。回溯十几年前乃至更早,我国的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两点决定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但又须量力而行。对于事关重大的项目,应以有明确且有价值的需求牵引立项,以投入产出比管理执行,并按时保质保量交付。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而如前文所述,星舰的发展路线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尚未完成技术和商业闭环。我国如果贸然跟随,一旦半途出现不可克服的障碍,将造成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浪费,甚至影响本可以通过稳妥路线完成的重要任务。因此这就不难理解我国“不着急”的做法:有条件情况下启动部分预研,但对于整体系统,暂时可以多观察、多思考、多论证,不急于上马。而对于SpaceX已经验证得非常充分的其它技术,例如以猎鹰9号为代表的中型可回收火箭,以及星链为代表的大型低轨星座,则只争朝夕、抓紧研制。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航天是系统工程,技术只是一方面,资源、时间、市场也是决定命运的因素。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寻求最优解,方能稳妥成功。>End>>> 本文转载自“科工力量”,原标题《星舰第五次试飞实现重大突破,但我国类似火箭可能得等一等》。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我们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HISTORY/往期推荐商业火箭,想说爱你不容易——(一)中途夭折的商业火箭起步之旅 商业火箭,想说爱你不容易——(二)难以复制的SpaceX商业火箭,想说爱你不容易——(三)中国商业火箭未来之路怎么走?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充满挑战的新疆域,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卓尔不群的企业家,一起开拓,一起体验,一起感悟,共同打造更真品质,共同实现更高价值,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卫星与网络》副社长:王俊峰· 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编辑:艳玲、哈玫,周 泳、邱莉、黄榕、娜娜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 、稻子、赵栋策划部:杨艳、 若㼆、李真子 视觉总监:董泞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行政部:姜河、林紫业务部:王锦熙、 瑾怡·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 农燕·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