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上海杨浦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2024-11-04 14:00:52
傍晚时分,走在上海东方渔人码头,近处的杨树浦水厂外亲水栈桥赏心悦目,水管形状的路灯、装饰着仪表盘的长凳透出浓浓的工业遗迹风格;远处高耸的杨浦大桥和对岸美丽的陆家嘴,披上了晚霞。 这里,是上海杨浦滨江。 百余年前,杨浦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工业杨浦”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曾经吊车、烟囱耸立的黄浦江畔,随着上海大力实施岸线贯通、空间更新,变化尤其巨大。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滨江考察,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肯定杨浦滨江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为了如今的“生活秀带”,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人民至上,实干为要。5年来,杨浦这片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处处涌动争先活力,奋力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杨浦实践。 工业遗存活化利用 螺旋式阶梯蜿蜒而上,逐渐收缩形成层层叠叠的露台,各种绿植花卉包裹住了建筑骨架……这座出了名的滨江打卡地“绿之丘”,曾是烟草公司的机修仓库,一座普通的钢混6层楼房。“城市的发展不是推翻重建,应当像底片叠加,越来越丰富。”“绿之丘”设计者、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章明说。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100多年间,杨浦集聚过各种工厂,创造过众多纪录,涌现了不少劳模和先进人物。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格局变化、功能调整、产业转型,曾经喧闹火热的杨浦成为一处“工业锈带”。进入21世纪,上海启动杨浦滨江更新改造规划,这块总面积15.6平方公里、地处中心城区的水岸,被前来考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作“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 “小舢板在天蒙蒙亮的江面上摇啊摇,到发电厂与纺纱厂中间的马路边上停下来,工人们挨个踩着跳板上了岸。”13岁当上纺织女工,在杨浦滨江工作、生活了一辈子的黄宝妹是新中国第一批劳模,2021年获颁“七一勋章”。 黄宝妹工作了42年的上海国棉十七厂,如今已是“潮人”“潮牌”扎堆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对纺织厂我是有感情的,当时要改造的时候,也担心它变成豪华高档、老百姓消费不起的地方。”黄宝妹说。滨江南段完成改造,一排排锯齿形屋顶、红砖墙老厂房得到了保护修缮,“看到老厂房变得这么漂亮,我很开心!”黄宝妹漫步在江边步道,禁不住感叹。 “更高兴的是,这里吸引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一边游玩购物,一边了解历史,很有活力。”黄宝妹指着身上的酒红色刺绣西装笑着说,“你看,我这身西装,就是在国际时尚中心买的。” 实现活化的工业遗存还有不少:祥泰木行旧址变成了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新建筑和它周边的设施、环境装饰,仍以木制为主,散步、游览时几乎随处可坐;当年“远东最大制皂厂”的车间变身网红咖啡馆,部分生产设备被保留下来,吸引着人们前来体验、探秘;黄浦码头旧址建成了展厅,有半开放式展陈和“上海港码头号子”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一站式体验活动;上海船厂旧址,随着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的落成,将变成上海博物馆的分馆;上海锅炉厂旧址正在修缮,即将成为市民中心…… 生活秀带幸福乐园 今年1月,“上海杨浦生活秀带”获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授牌,也是唯一一处以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为主的示范区。 放眼杨浦滨江,在“保护”与“利用”的每个环节、每个细部,都能体现出对不同群体的爱护与尊重。杨树浦发电厂处理工业废水用的净水池,留有24个柱础、直径20米的圆形大底盘以及曾经承载重型机器的条形结构,被设计成美观轻盈的劈锥拱面屋盖,很快就成了一处供市民群众遮阴纳凉的开放休憩场所,还开了一家零碳咖啡馆。 “5年来,杨浦滨江空间同时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市级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低碳示范区等的创建,希望满足市民游客参观学习、健身休闲的多样需要。”杨浦滨江集团总经理朱晓君说。 “各个景点之间、每个文化展览区域都有无障碍通道,随处可见无障碍标识,我一个人就能到达。”杨浦区肢残人协会主席王婷说。她在杨浦出生、长大,过去高高的台阶让她出行十分不便,如今,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实现了设施无障碍全程贯通。 7岁的钱思文最喜欢在江边跑跑跳跳看风景,也熟悉各种体育设施与游乐场地,渴了,他就到直饮水点接水喝,“不管我个子多高,都有能够得着的接水口。”11岁的董千畅喜欢“绿之丘”,“我在这里看绘本、学打五步拳,还体验过青少年情绪管理夏令营。”这几年,“绿之丘”配备了母婴室,增加了儿童活动空间,青少年情绪管理、科普启蒙、沪语小剧场等项目纷纷落地,已是附近市民的“遛娃宝地”。 而类似“绿之丘”这样的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在杨浦滨江还有33个示范点。 漫步道5886米、跑步道5631米、骑行道5394米,在杨浦滨江南段已实现“三道”贯通。在这里骑行、慢跑、休闲散步的市民,“各行其道”,享受着休闲健身的快乐。 新改建的“人人屋”党群服务站门口,有一处“杨树浦驿站”透明幕墙和网格木制人字形座椅相结合的打卡点,屋后侧阶梯步道两侧安装了灯带。“常有游客排队和‘人人屋’合影,以前只能站着拍,现在可以坐着合影。加了灯带,晚上老人、孩子走路更安全。”杨浦滨江“人人屋”党群服务站讲解员张蒨说,“所有的变化,都是围绕着人发生的。” 像“人人屋”这样的党群服务站,在杨浦滨江有10座,相邻两座服务站间隔只有六七百米。服务中心内有直饮水、微波炉、血压仪等设施,还有全息数字沙盘、微型图书馆等,方便人们随手点击、直观了解杨浦的历史。 不仅如此,党群服务站全部植入人民建议征集功能,居民可以通过线上扫码、线下留言等方式提出建议。“2020年以来,平均每年都能收到5000多条居民建议,至今共有4000多条建议转化落地。”杨浦区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科副科长杨祯说。 产业勃发科创潮涌 杨浦滨江,一批互联网与数字经济企业的总部大楼与央企项目正在建设。中交、中节能、美团上海科技中心、哔哩哔哩新世代产业园、抖音集团上海滨江中心项目相继开工。滨江创智中心等将在2026年前基本竣工并投入使用。预计到2025年,将有30家以上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30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聚集在这里,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 2021年,上海致能工业电子有限公司作为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杨浦滨江。“周边越来越好的环境,正成为公司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因素。”公司副总裁吴春城说,选择落户这里,就是希望从中国工业的发源地出发,打造行业龙头企业。 “杨树浦正在变成‘杨数浦’。几年后,在杨浦滨江南段将汇聚20多万名年轻、有活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杨浦滨江集团副总经理韩亚芳说,越来越多的重磅赛事、国际大展、城市空间艺术季、全球品牌发布会等活动,推动文商旅体娱融合发展,吸引更多资源聚集,让滨江更有活力与魅力。 吸引年轻人集聚、创新创业的氛围,是整个杨浦的环境基调。杨浦区域内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0余所知名高校,集聚了18万名在校大学生。5年来,随着国家创新型城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区推进建设,杨浦呈现出创新要素集聚持续强化、创新生态不断向好、创新策源功能进一步提升、创新品牌力与影响力持续扩大的局面。 毗邻五角场的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是杨浦的智力、活力、创力“枢纽”。8.2平方公里的园区孕育了4500多家创新创业企业,总营收超过3000亿元。“我们将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领域明确定位,服务好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为创新主体的‘战略合伙人’,共同分享利益、承担风险,激活相关载体,确保科技成果在杨浦区顺利转化。”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说。 目前,杨浦区数字经济企业总数超过7000家,广泛分布在工业设计、云原生、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等领域。其中,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营收2600亿元,增幅达18.7%。 “杨浦区将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努力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杨浦,奋力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杨浦实践。”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说。(记者 姜泓冰)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