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新能源新闻)
董明珠的造车路似乎走到了尽头。6月24日,天眼查数据显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董明珠从股东中退出。
事实上,在今年1月时就曾有消息传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人事变动,其中董明珠、魏银仓6位董事退出。
此外,还有监事、监事会主席等退出。
但随后银隆新能源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知悉这种网站信息来源何处,公司的董事、监事没有任何变动,否认了董明珠、魏银仓等退出。
2009年成立的银隆新能源,主营电动公交大巴和钛酸锂电池。
2016年8月,格力电器曾拟以130亿元的价格购买银隆合计100%股权,董明珠曾对此次收购寄予厚望,称银隆新能源是“长期埋在沙漠里的金子”。
不过该项收购遭到格力股东会否决。为此,董明珠大为恼火,其在股东大会上“发飙”的一幕,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随后,董明珠、王健林、刘强东等明星企业家宣布30亿元投资入股银隆新能源,其中董明珠以个人身份投资10亿元,持股7.46%。
2017年一季度,董明珠两度增持银隆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目前,创始人魏银仓100%控股的银隆集团仍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25.99%;董明珠个人持股?17.47%,为银隆新能源第二大股东。
此外,银隆新能源的股东中,还有多家知名企业,包括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1.60%)、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73%)等。
曾经被董明珠极力推崇甚至拉上王健林、刘强东等企业大佬参与投资而风头乍起的珠海银隆新能源,发展并没有如想象中一帆风顺,反而迎来了狂风暴雨。
这几年,银隆新能源先后被曝出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上市辅导终止、裁员、纠纷等多个负面新闻。
而银隆新能源的创始人魏银仓则身在美国,被列入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辑令名单。
董明珠在刚开始做汽车的时候就被很多人的吐槽,有些人说你好好做空调就行了弄这些干什么?但是她并没有听这些劝言。
董明珠携巨资加盟后,银隆新能源和大部分造车企业一样开启跑马圈地模式,其在全国签署了10多个产业园区,累计总投资超过800亿元。
但高投入并没有带来高增长,急速扩张之后,银隆新能源危机持续发酵。
在银隆新能源高速扩张的这几年,骗补、欠款、停工、裁员、资金链断裂等负面消息却不断地占据各大头条。
更为致命的是,由于银隆深陷欠薪漩涡,广东证监局叫停了其IPO辅导,这意味着,银隆通过上市寻求资金的路也被堵上。
在2018年初,珠海银隆就被曝出拖欠供应商货款至少12亿元。“银隆真的就是窟窿”。2018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董明珠曾感叹。
银隆新能源的极速扩张也加速了董明珠与创始人魏银仓的矛盾。
随后,银隆自曝家丑,控股股东魏银仓与二股东董明珠突然好友反目,并先后将对方诉至法院,剧情一再反转,精彩程度堪比宫斗大戏。
再说几句
董明珠在格力的经营管理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她太着急获得“新的成功”,以摆脱业内一直以来说她是站在朱总的肩膀上成功的。因此,她急于在银隆上证明自己。
但是,汽车不是家电,家电品类之间经验都难以复制,何况要在汽车上更难以奏效。
从投资银隆遭遇上可以看出,董明珠除了在家电里的空调上是成功的外,其他包括手机、新能源汽车都是失败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每当问起为什么不选择新能源汽车这个问题,总能得到几乎相同的答案:充电慢、价格高、实际体验不如燃油车、残值率低下、以及还有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不安全"。
这个所谓的不安全就包括新能源汽车太容易火了,"火"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火,新能源车型因为自燃这受到了尤其多的诟病。
随便在某个搜索引擎上输入汽车自燃,新能源车型自燃的新闻绝对是要盖过燃油车自燃的新闻的。
传统燃油车自燃的少吗,并不少,只是媒体人为了流量总得找些博人眼球的话题来吸引读者,燃油车自燃和新能源车型自燃,后者自然是更具话题度,就像是一有女司机出事故,新闻的标题总得带上性别,都是一个道理。
所以很多消费者在这些kol铺天盖地的洗脑中,潜移默化的就认为新能源车型好像是更容易火一点,至于理性和辩证,早已烟消云散了。
可真是情况又是怎样,新能源车型真的容易自燃吗?
01?权威数据显示,新能源车真不容易火
9月20日,在2020全球智慧出行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针对新能源汽车起火这问题进行了说明: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的概率只有万分之0.49;2020年这一概率进步下降到万分之0.26。
而同期燃油车的自然率达到多少呢?万分之1-2,起火概率是新能源车型的2-4倍。
这一结论与大众的认知大相径庭,也算是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正了名,更有意思的是,这组数据来源于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真实性和权威性都毋庸置疑。
很多读者可能是第一次知道我国还有这么一个平台,其实早在2017年2月就已经开始运营了,目的就是实时监控新能源整车运行安全状态、行驶里程和充电量,整车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故障等信息。
截止到9月14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已经接入347万辆车,总里程数高达1623亿公里,日均累计行驶里程达到了1.3亿公里。
02大品牌更安全,充电并非自燃高发时段
基于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我们还能得到更多可能颠覆你认知的信息,比如特斯拉汽车的自燃概率是高于国内其他新能源车型的。
根据新能源车监管平台统计的数据显示,国内的新能源车每行驶4.47亿公里,才会发生一起自燃事故,而特斯拉平均每2.8亿公里的里程就会发生一次着火事故。
所以一味的贬低国内新能源汽车绝对是非蠢既坏,而从起火的时间来看,特斯拉自燃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包括电池老化、设计缺陷、BMS系统故障、撞击等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特斯拉的表现有些出人意料,但根据数据显示,大型车企车辆自燃的概率还是要低于小品牌的,它们的产品设计往往更加合理,生产流程也更加规范。
此外,大家潜意识里认为的纯电动车型在充电过程更容易发生自燃事故也不正确,因为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最容易发生自燃风险,在有记录的纯动车自燃中,静置状态占比31.4%,行驶状态40%,充电状态17.1%,未知状态11.4%。
03新能源车型起火概率低,但并不意味更安全
宏观来看,新能源车型的起火概率比传统燃油车更低,但着并不意味新能源车型就更安全。回顾国内的新能源车型起火事件,我们可以发现新能源车型自燃有几大特点:一个是极快,一个是猛烈。
而传统燃油车起火,一般是从车头开始蔓延,但由于防火墙的存在,火势不会迅速侵入乘员舱,会留给乘员足够的逃生时间,但新能源车型由于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非常快,所以留给乘员反应的时间并不多。
所以这就和飞机与汽车谁更安全一个道理,虽然飞机的事故率远远低于汽车,但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就是特别严重。
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国家也有强制标准,要求新能源车型必须有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同时明确了电池单体?"失控"后,必须要在5分钟以内不发生任何的起火爆炸,以便提供充足的逃生时间。
写在最后:
诚然,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后也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每一个新兴技术想要变得成熟,都需要经过这个阶段,到现在还一味的给新能源汽车抹黑的,既不道德也不仗义,同时也希望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多点包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