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三位一体发展

2024-10-22 10:00:14
□ 郭君平 曲颂 阅读提要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选择。 县域富民产业应是根植于县域,能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禀赋,兼具高层次产业竞争优势和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对湖北来讲,破解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困境,应基于城乡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坚持突出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分类发展的思路,不断增强县域产业综合实力、优化产业收益分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业是强县富民的根本。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选择。在新发展阶段,高度重视县域富民产业培育,积极引导各地立足资源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三位一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厘清县域富民产业的内涵 何谓县域富民产业?对此,我们不妨将其分解成“县域产业”和“富民产业”两个层面来理解。 “县域产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应具有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集群特征,体现为横向同一产业规模扩展、纵向产业链前后延伸的扩散效应。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发展“县域产业”要求以县域为承载主体,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链,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赋能、链式发展和集群集聚,由此形成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富民产业”是更加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增收效益等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形态,不能与其他产业直接等同起来,需在收益分配方面以“富民”为价值导向,应具有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等特征。发展“富民产业”要求依托本地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全产业链条生产模式,将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县域富民产业应是根植于县域,能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禀赋,兼具高层次产业竞争优势和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湖北部分地区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发展模式,如传统产业全面技改转型升级模式(鄂州市鄂城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模式、借势中心城市实现融合发展模式(洪湖市)、利用交通优势进行产业布局模式(麻城市)、着眼“小切口”做出“大产业”模式(十堰市郧阳区)、放大改革创新功能加速产业发展模式(仙桃市、宜都市和大冶市)以及培育区域性产品品牌模式(潜江市与安陆市)等,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水平和城乡富裕程度显著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县域富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部分地区虽有优越的资源禀赋或交通区位条件,但尚未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二是部分县域过早或过快将产业发展重心转向服务业,导致前期积累的工业基础在转型和淘汰中减弱。三是一些地区县域富民产业集中于产业链中前端和价值链中低端,产业层次、能级和体量较低,附加值不高,品牌溢价有限,难以产生较多增值收益。四是一些地区县域经营主体分散弱小且各自为政,中小微型企业组织分散、体量较小、管理水平落后、经营成本高以及抗风险能力弱,难以适应县域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五是县域城乡产业之间不仅在类型、发展程度、经济效益等方面差异明显,还存在产业互补性不强或分工协作不足。 解决好这些问题,县域富民产业就能增添新动力,走进新的发展天地。 因地制宜分类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因地制宜。当前,湖北各地县域经济基础不同、资源条件各异、区位相差较大,要破解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困境,应基于城乡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坚持突出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分类发展的思路,不断增强县域产业综合实力、优化产业收益分配。 构建“一县一业”强县富民格局。一方面,加强政府规划引导作用,秉持统筹规划和多样性原则,针对不同县域的发展特点,统筹编制适合本土、体现特色、发挥优势、激发潜力、与时俱进的富民产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加快县域富民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大中城市在周边县域疏解、延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产业向县域有序梯度转移,并通过挖潜用足集聚优势实现产业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由此形成特色鲜明、定位明确、分工合作、互利共赢、城乡协同的“一县一业”新格局。 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要开展县域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地理区位等资源优势识别摸底工作,以确定适合各县的产业发展方向,并围绕一至两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潜力巨大的主导产业,打造结构多元、配套齐全的县域富民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理念,基于“以三产促二产、以二产带一产”的链式思维,从原材料供应、加工制造、市场营销等各环节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价值链前后端深度融合,由此增强县域富民产业集群的发展韧性。 优化调整县域产业布局和结构。在优化产业布局层面,各地应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积极搭建决策服务平台,畅通政府部门与经营主体之间建言交流渠道,提升县域产业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仅如此,各地还应以“宜城则城、宜镇则镇、宜村则村”作为产业空间布局原则,在县域内形成以城带镇、以镇促村、城镇村协同的产业空间联动格局。在调整产业结构层面,各地既要深入了解县域现有产业在全国价值链中的地位,制定产业链升级和市场拓展计划,还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支撑新兴产业技术升级。 建立健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要坚持以利益联结为纽带、正式契约为约束,建立明确分工、规范运作、共享资源、良性互耦的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县域产业效益最大化和效益分配公平化。要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或动态化收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就近就业以及保障农民利润分红,激发不同经营主体间的集体行动。要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共有产权制度,提高农民分享资产收益的比例。 聚焦县域富民产业 构建一套支撑保障体系 强化人才要素支撑。实施县域富民产业人才支持计划,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引进技能型、管理型或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校企合作、集中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留得下”的本土人才。 强化土地要素支撑。通过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指标、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大市场以及开展县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多种举措,重点保障县域富民产业项目用地。 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发挥财政资金的调控引导作用,将高成长性县域富民产业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投入联动机制,制定县域富民产业投资指引。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县域经营主体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设立中小微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池,用以缓解县域经营主体资金流动性压力,确保新增融资流向富民中小微企业。 强化科技要素赋能。建立县域富民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集聚政府科技资金、高校科研力量、企业技术团队等科技创新资源,重点关注多元灵活的新产业、新业态,研发和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推广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强化信息要素支撑。搭建县域富民产业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加强市场供求、招商引资、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共享,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和市场影响力。 强化配套设施支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善县域富民产业配套设施,提高道路、通信、供水、排水、输电、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作者分别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副研究员) .wzy_zw_img{ max-width:680px!important;} 【责任编辑:杨威】 .jcwlist_rihgt_pic{ width:300px; height:167px;} .jcwlist_rihgt_pic a{ display:block; position:absolute; top:0; left:0; } .jcwlist_rihgt_pic:after { top: 0; left:0;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100; width: 100%; height: 100%; opacity: 0.6; box-shadow: 0 -50px 28px 0px #333 inset; z-index:1 } .jcwlist_rihgt_pic img{ width:300px; height:167px;} .jcwlist_rihgt_pic h2{text-align:center;position:absolute;left:0;bottom:6px;width: calc(100% - 12px);padding: 0 6px;color:#FFF;font-size:16px;z-index:2;overflow:hidden;text-align: justify;} 精彩图片 2024年滑翔伞定点世界杯总决赛荆门落幕 湖北武汉:忽而天已凉 请多添衣裳 金价大涨冲上热搜 江城不少金店促销“抢客” .right_pic_list ul li { display: flex; height: auto; line-height: 1.2; background: url(http://news.cnhubei.com/images/jcwzx_ulli.jpg) left center no-repeat; text-indent: 0; white-space: normal; padding: 10px 0 10px 12px; border-bottom: 1px solid #8e8e8e33; } .yq_pic_box{ margin-top: -8px; } 网络问政 "板凳会"上话家常,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见效 “好邻居”工作法解锁幸福密码 银龄力量解锁社区治理新路径 乐享幸福“邻”距离,点燃治理“内驱力” 五级督办“阳小应” 坚守初心解民忧 舆情观察 -->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 广告经营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机构 -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 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