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绿化(园林绿化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1 园林绿化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在城市中,从人类的生存着眼,绿色植物可使城市生态系统向更加健全的方向转化。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对城市最突出的影响表现在改善气候、净化大气和减弱噪音等3个方面。
1.1园林绿化能调节城市气候
1.1.1调节温度
绿地对城市小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城市中有建筑和铺装地面所构成的空气下垫面加上密集的热源,据测定市区气温经常比大量植被覆盖的郊区高2~5℃,形成 “城市热岛”效应。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树木通过叶面蒸发水分,可降低自身的温度,提高附近的空气湿度。因而,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低3~5℃,建筑物地区可降低10℃左右。所以,在绿化好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空气清新,可为人们提供消暑纳凉、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在寒冷的冬季,有乔木覆盖的公园、庭院和道路上,由于树木降低风速,减弱冷空气的侵入,树林内及其背向的一侧温度可提高1~2℃。
1.1.2调节湿度:园林植物是湿度的“调节器”。植物通过叶面蒸腾水分,使土地的大量水分被释放到空气中,使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据研究,森林中的空气湿度比城市内高30%左右。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气增加,空气湿润,因而绿化区域内的湿度比非绿化区域大10%~20%,从而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2园林绿化能净化城市的空气
大规模的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净化城市空气,调节城市气候,并能极大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它巨大的叶面积,浓密的枝干,阻滞、过滤、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飘尘,同时还能起到滞留、分散、吸取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气体的作用,从而可使空气得到净化。
据资料得到的数据,以某地500m×500m为单位的不同地段绿化覆盖率与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有密切关系。干燥气候,公园的降尘量比附近的商业区高出54%,比一般居住区高出300%。这就清楚地说明,在干燥的气候大风降尘会飘行很远,一旦遇到林木绿地则很快降落地面。绿化覆盖率为10%、20%、40%时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下降的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分别是15.7%、20%和31.4%、40%以及62.9%、80%。这就明显说明绿化覆盖率越高,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下降就越大,相互成正比变化。2005年的数据,宁波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已达到336天,占全年总数的91.8%。
1.3园林绿化能减弱城市噪音
现代城市中工厂林立,建筑工地比比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震动、摩擦和撞击等而不断产生噪音;同时,汽车、火车、轮船等也轰鸣尖叫。这些噪音,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反应,出现精神不振、疲劳过度、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增高等症状。而利用绿化树木的庞大的树冠和枝干,则可以吸收和隔离噪音。据资料表明,在没有树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音强度比两侧种满了树木的街道上大5倍以上。沿街房屋与街道之间,如能有一个5~7米的树林带,就可以减轻车辆的噪音。据测定,一个9m宽的绿带如结构合理,实际可以降低噪音11~13分贝,而35m宽的绿带可以降低25~29分贝。可见,园林绿化是噪音的“消声器”,用来隔离噪声源,可使居民区减弱和避免噪音的干扰。2005年数据,宁波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2.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68.3分贝,都在标准以内。同时,园林绿化还可以减少降水径流,也就减少了径流所造成的河湖污染,涵蓄地下水。
2 园林绿化对于发展经济及城市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也从中显示着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
2.1园林绿化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改善环境的社会需求
早在19世纪,人们为消除工业革命带来的诸多近代城市弊病而寻找改革的良方,最终发现营建园林、绿化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从此使园林绿化的建设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破坏的城市时,欧洲许多国家都开始将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由此改变了工业革命初期的那种拥挤、杂乱、污染的所谓“近代城市”形象。从西方公园绿地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自其出现以来,尤其是二战之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进入近代社会后各地的城市虽然都有所发展,但总体变化并不太大。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基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后,改善环境、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和审美享受逐渐成了一种普遍需求。而日益密切的对外交流,使人们认识到我国在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环境意识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因此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重新受到重视。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增长很快,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提高了9.14、9.58、8.95个百分点,都接近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在绿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测算,在城市绿地中,公共绿地占15.8%~16.95%,公园占9.8%~10.1%,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61.19%~62.82%。苗圃占城市绿地的3.67%,其中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40.58%~59.16%。当今绿化事业的实践,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不但出现了量的增长,而且形成了质的变化。
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中承担着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但更有满足市民日常的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精神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园林绿化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据统计,宁波市近几年来平均新增加公园绿地100公顷以上,到2006年为止,绿地率达到33.8%,人均公绿达11.5平方米,近五年投入生态园林建设资金已达53.5亿元。
2.2园林绿化逐渐成为一种“环境产业”,带动城市建设
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境保护为主。城市绿化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其经济回报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十分丰厚的。
2.2.1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有的城市计算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达到1∶5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因为有了绿色的环境而房价上升,楼盘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2.2.2城市园林绿化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房建绿”,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首先是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了居住条件,造福人民;拉动了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装潢市场、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搬运市场等。五年来,宁波市共建设公园绿地660公顷,新增公园35座,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如宁波市江北区通过日湖公园建设,给其周边带来极大的连锁效应,其中仅房产开发一项即由2003年商品房均价3500-4500元/ m2飙升至6500-7000元/ m2。
2.3园林绿化促进旅游业以及城市综合实力的发展和提高
园林绿化在旅游事业中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国山川秀丽,自然美景很多,名胜古迹遍地,这是我国发展旅游事业的基本条件。对名川大江和名胜古迹等,除要对历史文物进行整理、维修、筑路和建亭外,还必须栽花种树、绿化装饰,方可使旅游胜地锦上添花,让旅客流连往返。在风景区种植成林成片的植物,可使旅游者置身绿树从中,而使风景区产生更大的旅游价值。新辟风景区,通过园林绿化,组景配置,建设更多的“百花园”、“方草地”,形成四季有花、有果、有绿的美丽的旅游景点,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旅客,同时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