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事”⑤ | 汽车之城如何防“火”?两江新区这家企业有“三道保险”
2024-11-03 16:00:46
核心提示: 新能源汽车起火,频频牵动人们的神经。作为“中国汽车第一城”,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如何防患于未然,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9月3日,浙江嘉兴一4S店外,一辆新能源汽车起火;9月1日,安徽淮南一辆正在厂房内充电的新能源汽车突然发生火灾;8月28日,成都某小区地下停车场,一电动汽车自燃…… 就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472万辆、渗透率达53.9%的同时,频发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备受关注。 新能源汽车起火频频牵动人们的神经,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新能源汽车起火具有突发性,无论是充电、行驶、磕碰等均有起火风险,难以预判;其二,新能源汽车起火火势迅猛,短时间内可产生大量烟和气,甚至发生起火爆炸,消防处置难度大。 作为重返“中国汽车第一城”的重庆,2024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或将突破100万辆、保有量也将达到65万辆,这把“火”不得不防。 瞄准行业痛点,位于两江新区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持续开展技术攻关,为新能源汽车防火上了三道“保险”。 ▲9月3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在对车进行检测。首席记者 龙帆 摄 第一道保险:揪出电池包隐藏“顽疾” “如果你仔细分析新能源汽车起火的原因,电池包热失控一定是‘祸首’。”中国汽研能源动力事业部副总经理鲍欢欢解释,而想要真正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起火风险,最大限度提升电池包的质量安全是第一道必不可少的“保险”。 电池包的风险为什么这么大?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一般带有数十度的电量,这就为瞬间起火甚至爆炸提供了巨大的能量。”鲍欢欢说。 此外,电池包是由一个个电池小单体组合而成,就像一个个“小鞭炮”,只要一个或者局部遇到撞击、短路等异常状况,就有可能殃及“全盘”。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电池包的材料、结构、电解液各不相同,市面上各款车型的电池包质量参差不齐,电池设计、生产等质量标准各家并不统一。 为此,中国汽研组建热失控安全实验室,要从源头将电池包本身隐藏的“顽疾”揪出来。 “比如,新能源汽车在碰撞时最容易发生起火,为此,中国汽研构建了多维度电池机械安全测评实验,目前已完成几十款电动汽车、电池包的底部碰撞测试。”鲍欢欢举例说,在之前的实验中,曾发现国内某款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的情况,电池在遇到撞击时变形过大,容易造成短路、电解液泄漏等引发起火。依托该实验室数据,最终,相关车企对电池进行了设计优化。 ▲9月3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在观察电池包在模拟环境下的工作状态。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又如,新能源汽车起火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可燃气体,通过对气体浓度、含量的分析,可以精准判断电池包的材料体系是否科学,从而助力车企对电池材料的选用进行优化处理。 第二道保险:在车辆起火前精准预警 “李先生,请问你的车是否正在充电?我们建议您立刻停止,尽快将车辆送回附近的4S店检修,平台预警车辆可能有起火风险。”9月14日,车主李先生接到某车企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 而工作人员口中所说的“平台”,就是中国汽研耗时4年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平台”。 “这个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机理模型与车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可以对动力电池本体损坏及热异常等高危情况在用车辆进行实时评估,为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提供保障。”鲍欢欢解释。 当天,李先生送回的车辆经过专业检测,果然发现电池因此前遭受过撞击已发生变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车企对电池进行了更换处理。 “这也太惊险了,还好平台及时提醒了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李先生感叹。 李先生的幸运并非个例。据了解,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对北汽福田、宁德时代、赛力斯、华为等18家企业和超过36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预警监测,累计识别出存在风险隐患的车辆数量近千辆,降低直接经济损失9亿元,风险车辆综合查全率、查准率均达到95%以上。 鲍欢欢介绍,该平台的预警技术已广泛服务于企业端高危车辆识别等多个场景,斩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了解,今年以来,中国汽研还为睿蓝汽车、中通客车、福田汽车等主机厂全面升级了新能源汽车智能监控平台,从原平台的安全预警核心功能升级为面向电池系统的全方位评价,更好地指导售后、车企、车主等。 特别是,当前,中国汽研正持续攻关大模型安全预警技术,将进一步增强平台对猝死型热失控等复杂问题的识别和预测能力,有望解决行业核心技术瓶颈问题。 第三道保险:明确消防安全风险评价 9月19日,不少新能源汽车主反映广东省博物馆地下停车场禁止停放新能源车,引发网络热议。无独有偶,9月8日,萧山一家五星级酒店也禁止新能源汽车进入酒店的地下停车库,一时舆论哗然。 但面对网友“歧视新能源汽车”的质疑和指责,无论是广东省博还是星级酒店都振振有词地表示:这是“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才能符合消防安全标准?此前,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 为此,中国汽研联合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申请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火灾安全技术分会,并组建汽车火灾安全研究联合实验室,以亚洲最大的综合燃烧实验馆为支撑,基于50多台火灾事故车辆和火烧测试数据,对车辆气体危害等六个维度进行分析,发布中国汽车消防安全评价规程——电动汽车消防安全评价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起火后的消防处置有两大重点,首当其冲就是帮助驾乘人员逃生。”鲍欢欢表示,但中国汽研还原了一辆新能源汽车燃烧情况发现,汽车从热失控到起火仅不到2分钟,车内温度短时间内居然达到437℃,驾乘人员逃生难度极大。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逃生成功的几率? 通过反复实验论证,规程规定所有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一旦发生热失控后5分钟,乘员舱内应无烟气进入,车内最高温度要降低至85℃以下,且车内仪表盘显示报警信息。 同时,新能源汽车消防处置的另一个重点是避免车辆发生爆炸,消除或减轻对周边车辆、行人、建筑等产生二次危害。为此,规程明确规定,汽车起火爆炸后周围4米以内的热流密度辐射值不得超过15千瓦/平方米,爆炸物飞溅不得超过10米等。 “今年5月,小米汽车成为首款通过规程测试的国产新能源汽车。”鲍欢欢表示,未来,规程将持续为车企优化车辆安全设计提供明确准则和操作方法,也将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重要参考。 相关报道: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