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卖”,奇瑞有何不同?

2024-10-31 08:00:49
老态龙钟的韩国双龙汽车,正在进行大转型。志在全球化市场的尹同跃和双龙一拍即合,奇瑞正式“牵手”双龙。近日,韩国汽车制造商KG Mobility(原双龙汽车)宣布与奇瑞汽车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平台许可协议。 对于双方的合作,或许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此前都是中国自主车企找到外资合作,但这次的画风明显不一样,提供技术的奇瑞占据了合作的主导权,而双龙更像是抱紧奇瑞“大腿”的那一个。毫无疑问,这将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对于奇瑞、中国品牌,以及新时代传统车企转型都有示范意义。 虽各取所需,但奇瑞才是最大赢家 KG Mobility,前身是双龙汽车,成立于1954年,是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商。由于近些年经营不善等多重原因,双龙汽车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包括在2021年寻找新的收购方,以及在2023年将公司名称改为“KG Mobility”。在这样的现实下,双龙必须放低姿态“抱大腿”,而奇瑞无疑是它最好的选择。 首先,奇瑞是中国绝对头部的自主品牌,其年销量已经接近200万辆,市场地位和影响力都是双龙无法企及的;其次,奇瑞拥有适应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平台架构以及成熟的研发团队;第三,全球化是奇瑞至关重要的战略,双龙向它抛出橄榄枝,更容易达成合作。 当然,对奇瑞而言,双龙也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联手双龙,奇瑞可在技术、国际化战略等多个方面获得较大助益。双方合作落地,意味着奇瑞先进的架构和技术将搭载在更多车型上,将会摊销新技术的研发成本,形成规模效应,这对奇瑞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这也是奇瑞践行全球化战略的创新和重要举措。从目前情况来看,奇瑞汽车想要进入韩国的难度非常大,而借助双龙现成的品牌影响力,自己输出技术和产品,也算是进入韩国市场的一个权宜之计。除了开拓韩国市场,奇瑞也将借合作双龙在国际舞台收割一波知名度和口碑,为日后进军欧美日等其他市场铺路。 风水轮流转,自主反哺外资 当汽车业从燃油车快速向电动化迭代时,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类似于奇瑞和双龙的合作可谓此起彼伏。比如零跑汽车选择与Stellantis集团携手共进,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吉利与雷诺也选择合资,共同打造新车并销往韩国市场。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与此前的合作有所不同,上述所有的合作几乎都是围绕汽车电动化展开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汽车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创新,反向扮演起了“技术输出者”的角色。在智能电动的赛道上,中国汽车正走在全球前列。 奇瑞与双龙的合作,无疑是双赢的典范。双龙此举意在重返中国主流乘用车市场,并借提升其在主要市场之一韩国的竞争力。而奇瑞则试图凭借技术优势,向有需要的车企分享平台架构,以此来组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新联盟,持续壮大规模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以来,奇瑞的商业模式中更加强调“开放”这个关键词。除了本次向双龙开放技术外,奇瑞还在今年相继与捷豹路虎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可以预见,双龙的加入不是终点,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全球公司会成为奇瑞开放战略中的一环。 目前,中国品牌已经在必须全球化这件事上达成了共识。与双龙的合作,让奇瑞的全球化脚步进一步加深,通过与双龙的合作,可以让奇瑞以更小的代价、更快的方式深入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中。夸张点说,这可以成为奇瑞乃至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一条捷径。 总之,如果站位高一点,奇瑞和双龙牵手合作,意味着中国车企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进入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而不只是单打独斗闯荡海外市场,又或者因为整车出口等遭受海外抵制。寻找一种双赢的结局,对于当下的中国车企来说,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总结 奇瑞向双龙导入技术和平台,代表着中国汽车品牌对韩国汽车品牌的反向输出,再一次印证中国汽车企业已经从追赶者的角色,转身为“技术输出者”的角色。对奇瑞来说,这场合作不仅让奇瑞获得了海外汽车品牌的认可,还带来了品牌溢价能力和知名度上的提升。奇瑞双龙的合作案例,证明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有可为,并走上世界的舞台。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