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大米的文旅局长 “不能留恋当一个网红”
2024-11-14 17:01:05
一则推介沈阳市于洪区蟹田稻秋收实况的短视频火了。
视频中英文和东北话自由切换的彭勃,是于洪区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而赵叔是当地的种粮大户赵和平。拍摄当天,他的心思全在稻田上,因为租收割机要花钱,想着赶紧拍完去收割,匆匆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便走了。
反差效果叠加,视频出乎意料的火。“不是我出圈,是于洪区出圈了。”走红后的彭勃忙得几乎两天两夜没合眼,“文旅局长必须是显眼包,但我们不能留恋当一个网红。”
“赵叔的电话被打爆了”
视频火了之后,赵叔一天大概能接到200多个电话,全都是要买大米的。他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全家人都回来忙活。视频达到20万点击量的时候,当地街道还派了五个工作人员增援。
以前他从没想过自己家的大米能卖到天南海北,如果这些消费者吃了香,回头客得多少,后续都不敢想。现在整个村子及周边的稻米加工企业等,全都带动起来了。
其实于洪的大米真的很香,我们叫长粒香,俗话说就是有饭味儿,但是名气一直没打出去。提到于洪,还得问一句这是哪儿,其实我们是辽宁沈阳的一个区。
新大米下来的季节会有展会,但每次展会上,于洪大米都在比较边缘的位置,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属于小透明,没人过问。
我们也没想过这一次效果会这么好,当时稻子马上要来不及收割了,我们想帮农民卖新大米,也让大家看看我们的田园风光。
赵叔连网店也没有,只在视频后面留了电话。这些天于洪区农业农村局给他注册了“赵菽”商标,一方面是增加辨识度,一方面让他家的产品入驻平台,让大家可以网购。
销售也突破了重重难关。过去因为太重了,快递费贵,没办法邮寄。现在我们对接了运营团队帮赵叔做这些,快递费也降下来了。
除了赵叔,于洪其他大米企业的展台也被挤爆了,路过的人都会说一句,“这不是那个网红局长吗,赵叔吗,来,我尝一个。”在展会上,有一家叫道明的企业连着煮了40多锅大米饭,现场让人品尝,大单也就来了。老板打电话给我的时候都快哭了,非常激动。
本色出演的东北农民
开拍这些视频之前,我们团队查阅了大量资料,找到《于洪区志》,挖掘于洪故事、了解于洪历史,发现沈阳的第一株水稻就诞生在于洪的大地上。于洪区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最早的水稻田开辟于1906年,这就是此次的亮点。
第一个视频是10月底拍的,大约一周之后发布的。当时我刚出差回来,同事跟我说稻子要收了,再不拍来不及了。
造景除了一个演讲台之外,其他都是纯天然的。可能大家对东北农民有一些刻板印象,这次看到赵叔发型这么立整,衣服干净,70岁了身体还这么好,发色还挺黑,有人说他不像农民,是不是找的演员?
实际上,我们也想借此机会来打破大家对东北农民的刻板印象。现在的东北农业是专业化、机械化的,不像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需要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去干,现在整个收割过程就是拿叉子把稻子扶起来,然后送收割机里收起来。有了高标准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现代化的耕作手段,于洪产出的大米质量也更加有保证,颗颗饱满,粒粒分明,米香浓郁。
我的台词是提前拟好的,当时看了网上很多其他同行推荐农产品的做法,觉得反差挺有意思。现在又讲究接地气,推崇这种黏泥土、冒热气的宣传方式。
我们先试了一下用普通话加东北话,发现没什么意思。考虑到我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现在又是英文发言人,开始尝试英语的美式发音,这是我之前多年学习的发音方式,又觉得不太正规,最后现改的英式发音。
平时我并没有刻意训练英语口语,18年前出学校啥样,现在就是啥样。有时会跟着憨豆先生、英国女王那些国外的影视作品练一练。
一个演员,一个摄影师,也没有彩排。赵叔自己都没觉得我们能搞出多大动静,他的心思全在稻田上,因为租收割机要花钱,他想着赶紧拍完去收割,所以我喊了他之后,他的表现完全是本色出演,台词全是他现场冒出来的。
“我们想要一个开始”
我是四个月前来到文旅局任职的,担任文旅推荐官和英文发言人,这条视频其实是我的日常工作。宣传部成立了专班做文旅推广,演员是公用的,需要用到谁,谁就去。我和摄影师一起写了这个剧本,领导修改后同意,我们就扛着摄像机下了稻田。
成为英文发言人可能也和过往履历有关,我是18年前从沈阳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以翻译的身份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外事办工作了几年,做了很多项目推介的笔译工作,也拍过英文片。
后来在街道工作了4年,对基层人民具体生活细节了解比较多,老百姓爱看什么视频,我可能也更了解一些。
刚来的时候,我对全区的文旅资源并不了解,也没什么工作方法,一直在学习,用整体的视野去观察现在生活的地方。
要想讲于洪区,不能光讲现状,得了解脚下这片土地。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小故事很多,甚至每个地名都有一个小故事,比如说于洪区有个包道村,大家都觉得这名儿挺奇怪的,后来我才了解到,是清顺治时,有沈、胡、陈三姓由山东移民来此谋生,曾包修村边一段御道,所以叫包道村。
如果不是查找史料,这些事儿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做文旅,文化就是一个抓手,将故事流传,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其实于洪区的文旅优势并不明显,但这总有一个开始,我们现在就是想要这个开始。我们把自己的资源和优势说出去,如果企业觉得有投资的必要,那我们就开始合作。我们总要迈出这一步,每一个努力都是有意义的。
目前视频呈现的内容并不多,其实于洪不仅有稻米香,我们有五香——稻米香、菜蔬香、蛋肉香、鱼虾香和药草香,每一香都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下一步可能不会单推某一个产品了,我们希望形成产业链。
经过了第一次尝试,我认为文旅和农产品推广之间是可以无缝衔接的。农村跟城市不同,城市的大景多,但是自然风光少,要打不一样的旅游牌,我们就抓住其他地区没有的。
区委区政府从上到下都很鼓励做这些事,只要做对于洪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领导都鼓励去做。目前也不光是我在出圈,我们书记、区长、各局的局长也都在做这个事儿。
区委书记在做自驾游的旅游推介官。他自己开着车带着游客转一圈,告诉他们到这儿就吃,到那儿就游览,大家直接可以抄作业,不用再去网上找博主的攻略。
区长也在丁香湖做讲解员,丁香湖是我们沈阳的情结所在,一个大沙坑在20年间焕然一新,变成3A级景区了,这是值得被人们知晓的。
“文旅局长必须是一个显眼包”
这些天网上反馈很多,我两天两夜没合眼,都在回复。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人说赵叔东北人,天生幽默,夹了捆稻子,像夹个孩子似的,然后底下有个人就回复,那就是他孩子,他种了一辈子地,这些稻田都是他的孩子。这些文字真是震撼到我了,网友会从情怀上去理解这件事,我非常高兴。
也有人说我火了,说我是网红文旅局长。其实不是我出圈,是于洪出圈了。我很侥幸赶上稻子丰收的季节,跟着于洪区一块儿火了。
不过也有一些争议,比如说美颜过重、说我太年轻了,我都有作出回应。视频火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必须得为作品负责,假如大家对我太关注,觉得我开美颜,和真实长相不符合,是个不诚实的人,于是认为我推介的于洪大米也有“滤镜”,那就不好了。
我本人平时挺朴素的,就是一个中年女性形象,过去经常素面朝天在街道做群众工作。我父母也开始担心这个争议,我爸说你现在也不像视频里这样年轻漂亮,将来大家质疑的话,会带来什么影响?我觉得没必要太在意自己的形象,腹有诗书气自华,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共鸣。
跟大家交流和沟通,我也学到了很多,截图保存了不少反馈,比如建议说丁香湖该怎么建设。我们开会也互相讨论了,相信对我们后续的工作是非常有用的。
包括对我个人的建议,比如讲话的时候手不要乱动,语音、重音的问题。我相信人民的智慧,大家并不是想给我挑毛病,是为了让我以后表现更好。所有人都是老师,我都需要学习。
就我个人而言,未来我还是会做好文旅推荐官和英文发言人。相关项目上我们会先呈现出优势,为打入国际市场做好准备,有枣没枣打三竿子,做总比不做强。
现在我基本上结束媒体采访,开始投入新的工作。我还有本职工作要做,要马上从这个事儿上抽离出来,不能老留恋去当一个网红。我们还有下一步的拍摄计划,根据宣传部和文旅局的安排,继续配合工作。
目前于洪区已经为冬季旅游做好了准备,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宝藏景点——丁香湖,游客们赏完雪景之后可以去骑马,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以及特色农产品。
我认为,在推动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中,文旅局长必须是一个显眼包。别的单位和部门可能会在幕后做很多工作,但是文旅工作具有特殊性,需要吸引更多人,因此我们必须要用现在最快、最便捷的网络手段去推介。
做宣传推广,写一本书也可以,出本画册也可以,但是都没网络来得这么快和直接,所以我是很赞同文旅局长出去推介的,而且我很佩服这些同行们的勇气。
我非常愿意出来宣传,主动说出来我家有啥,让大家知道。
这几天,我将动身去参加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一个学习交流活动,内容是关于民宿的。这是文旅行业中的重要一环,我需要向同行们学习经验,并且结合于洪区的文化内涵,将亮点展示给大家看。其实我们于洪区有很多家底儿,只是之前没用网络的方式告诉大家而已。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