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军长征与湖北的辉煌征程:聆听历史回响 阔步新的长征
2024-11-16 12:00:14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龚雪 通讯员 刘兆军 张益游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1934年10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陆续从位于长江流域南北的各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了一场伟大的远征。在这场伟大的远征中,湖北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发展壮大的重要基地、长征出发前的重要根据地,为长征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场伟大的远征中,荆楚儿女以参战红军队伍多、数量大和战功显赫而载入史册,彪炳千秋。湖北是红军长征主力队伍的诞生地和壮大地湖北是一块红色沃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基地,人民军队的重要诞生地和发展、壮大的摇篮。“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党在湖北地区先后领导秋收起义、黄麻起义、荆江两岸年关暴动、鄂北农民起义等大小数十次武装起义。”11月11日,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福珍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在湖北及其相邻地区相继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军团、红三军团、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红军部队,及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鄂豫边、鄂豫陕、湘鄂川黔6块革命根据地。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之交的红安县七里坪镇,既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也是红二十五军的重组地,红军长征的两支主力部队都与这里息息相关。“红二十五军自重建之日起 ,就一直将红安作为对敌斗争的大本营、根据地。”红安县档案馆馆长辛向阳介绍,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遍布着长胜街、列宁小学、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红军墓群等100多处革命遗址遗迹,见证了那段血火交织的峥嵘岁月。当以红安为核心的鄂豫皖根据地红军建立发展的同时,以湘鄂边和洪湖苏区为主体的湘鄂西根据地红军主力——红二军团也在建立和发展。红二、六军团建立了以鹤峰为中心区之一,包括咸丰、宣恩等湖北县域在内的湘鄂川黔根据地,这是当时长江以南地区仅存的一块较大的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根据地坚持大半年反“围剿”作战,在湖北地区先后取得忠堡、板栗园大捷,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作出重要贡献。红二、六军团后来成为红二方面军长征途中的主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我省鄂南地区,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福珍介绍,崇阳、通城农民率先在全国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农民自卫军,后转至湖南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活跃在湘鄂赣根据地的红五军、红八军于1930年6月在黄石大冶组建成立红三军团。1930年8月,红一、红三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共3万余人,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的成立,标志着红军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据介绍,红军长征之前的鼎盛时期,在湖北及其相邻地区诞生、战斗的红军部队发展到近10万人,地方武装约40万人,成为全国革命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长征的胜利进行奠定了重要基础。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郧西11月9日,郧西县湖北口乡。站在湖北关城楼上眺望,连绵不断的秦岭山脉色彩斑斓,一条长约数公里的长征历史步道蜿蜒在半山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沿着步道拾级而上,寻访红军当年英勇故事。郧西县档案馆馆长孟帆介绍,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2980余名将士,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踏上漫漫长征路。时隔一个月后,红二十五军主力部队,由陕西省丹凤县庾家河南下到达郧西。“关防乡一天门村、二天门村和湖北口乡三天门村,位于深山峡谷,犹如三道关塞,道道险要。”孟帆介绍,特别是二天门村易守难攻,鄂豫陕省委机关和红二十五军军部,在此驻扎了5个多月。他们驻扎在郧西期间,主要干了些什么?鄂豫陕省委在湖北口涝池大院召开第二十次常委会(史称郧西会议),确定了红二十五军何去何从的重大问题。在鄂豫陕省委的领导下,红二十五军在郧西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两路游击师和回民游击队,成立了中共鄂陕特委、鄂陕游击司令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动员当地农民踊跃参加革命。同时,红二十五军和各路游击部队在郧西开展大、小战斗100余次,有许多革命先辈长眠于此。孟帆表示,仅在二天门就留下红军坟茔28座,上至师长、团长,下至营长、连长、排长和普通士兵。其中,鄂陕第六路游击师首任师长叶忠让(安徽六安麻埠街人)在三天门一次战斗中牺牲;二任师长肖大喜牺牲在邻近的山阳县漫川关,埋骨郧西县香口乡。二天门区苏维埃主席、游击团长刘世让(郧西二天门人)被杀害,他一家有11口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二十五军以郧西为重要区域创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在长征途中一支建立稳固根据地的长征队伍,是一支最早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是一支平均年龄最小的长征队伍,是一支实力不减反增的长征队伍。毛泽东主席称赞红二十五军“中央红军之向导”,点赞徐海东“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红二十五军在长征出发前,曾在英山县陶家河集结47天。他们在这里统一思想、建立革命政权、厉兵秣马,为长征做好政治、思想、组织、军事上的全面准备。我省郧西县、英山县,均被纳入国家长征文化公园主体建设范围。经过近两年建设,目前国家长征文化公园郧西段、英山段均已建成开园,成为新的红色旅游打卡点,吸引着人们踏上长征路,领悟长征精神,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其中,郧西县新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被纳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重点项目,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项目被纳入国家“十四五”项目。长征途中的湖北将星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湖北籍将士英勇善战的身影一直活跃在各个战场上。荆楚儿女创造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彪炳千秋。红安人董必武,以52岁高龄随中央红军长征,并担任一支特殊连队的党总支书记。为策应中央红军北渡长江进入川西,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时年25岁的李先念率三十军作为前锋,突破川军防线,强渡嘉陵江。后又率领红四方面军一部,翻越终年积雪的红桥山,攻占战略要地两河口与懋功,在夹金山南麓的木城沟,与红一方面的先头部队胜利会师。同时,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陈昌浩是汉阳人,副总指挥王树声是麻城人。对中国革命战争“有大功劳”的红二十五军,是湖北人的骄傲。这支部队的将领中,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政治部组织科长刘华清、“一线”排长韩先楚,及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省委秘书长郑位三等都是湖北人。其中徐宝珊病死在长征途中,“军魂”吴焕先在四坡村战斗中牺牲,他们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红二方面军中,有“独臂将军”贺炳炎成为骁勇善战的湖北将士代表。“以湖北人为军团长的红一军团,是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的主力作战部队,一直担当红军的开路先锋,先后经历了湘江血战、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攻打腊子口等战役。”长期研究长征、红军史的党史专家王平介绍,据统计,红一方面军中湖北籍团以上干部达97名,其中大多数长征以后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将领。四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人,其中有近6万名荆楚儿女,他们中有一半以上血洒战场,长眠于漫漫征途。在共和国将军谱中,湖北籍将帅以数量多、战功大、威望高而引人瞩目。据统计,在中央军委确定的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中,湖北籍军事家有4位,占总数的1/9;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1614名将帅中,湖北籍将帅有235名(其中元帅1名、大将2名、上将14名、中将31名、少将187名),占总数的14.6%,湖北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摇篮”。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90年来,以理想信念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深刻影响着中国,震撼着世界,闪耀着光芒。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聆听历史回响,赓续长征精神。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恢宏愿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荆楚儿女奋进在新的长征路上。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