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医院亏损关停 “夹心层”困局何解 双重虹吸下的转型之路
近日,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因收入锐减、经营不力已经停诊,或将申请破产。此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四川省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也因经营问题而停业。
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亏损并非个例。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时期,以及一二线城市对三四五六线城市的虹吸效应,中小城市本身就处于人口流出局面,再加上前些年新冠肺炎疫情封控对医院日常诊疗业务的巨大冲击,许多中小型地市级医院陷入严重收不抵支的困境。
按照市场竞争规则,严重收不抵支的企业可以破产清算;然而,大部分地市级医院属于公立医院,一方面它们承担了疫情防控、事故救治等民生保障职能,即便经济下行也不被允许民生“穿底”;另一方面,市、区两级政府也想保住属地管理的“自留地”,不愿意让兴建医院这样的民生实事走回头路。
当前,地市级医院面临“双重虹吸”。在它们之上,省城医院的分院区开到地级市市民的家门口,甚至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家医学中心也在“区域一体化”“健康帮扶”的过程中托管地市级医院,甚至开着大巴车跨区域拉走患者。在它们之下,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医院,县级三甲医院牢牢把住患者上转省级、市级就诊的关口。随着国家做强县域医院,技术成熟的肿瘤切除术、卒中治疗术甚至可以在县医院完成,地市级医院不再具有市域内的排他性优势。
地市级医院既不像国家级、省级医院那样拥有强大的临床科研实力,无法通过临床研究、专利转化与国家项目申报实现“科研补医”;也不像县域医共体总医院那样拥有家门口的健康服务能力,无法通过下沉到镇街、村居的防—筛—诊—治—康一体化服务实现“健康补医”。最终,地市级医院成为大领导不重视、基层患者不首选的“夹心层”。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