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体式大灯的思考:汽车设计应当尊重美感而非功能

2024-10-22 16:00:40
提问: 分体式大灯有什么优点,为何现在连传统车企也开始使用? 这是来自一位读者朋友的留言提问,是一个很有想法的问题;大多数汽车爱好者看到使用分体式大灯的车辆时往往只会吐槽,却不想一想为什么吐槽。就像是近日曝光的某品牌全新SUV的谍照。 参考下图。 知识点: 汽车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风阻系数,于是汽车的线条越来越“流线型。” 汽车大灯的设计只是整车设计的一环,是一定需要考虑到降低风阻系数的;这在新能源汽车里更为重要,因为至少目前还没有能量密度非常高且能够有效保证稳定性的动力电池类型,所以只有从降低风阻或车身轻量化的角度来提高续航,哪怕只是一点点。 于是车身越发的扁平,大灯的尺寸当然会越来越小。 而过于扁平的大灯会直接影响照明效果,如果把远近光都放在一排,近光灯的铺地效果或许会很好,但是远光灯可能会变差;反之亦然;并且尺寸过于小的大灯总成依然需要考虑散热,LED大灯的发热量虽然不大,可是也架不住一排灯珠挤在一起。所以为了保证照明效果和散热性能,以及有效降低照明盲区,于是就有了分体式大灯的设计。 日间行车灯本就是一套光带,可以放在传统大灯的位置,放在这个位置也才能足够醒目。 而前照灯为了降低照明盲区则很有可能需要向下调低位置,于是前照灯就被放在传统车辆的雾灯位置。也就是说分体式大灯的设计是有合理性的,是偏向于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设计,也是追求极致降低风阻系数的产物;不管其好看与否,出现这样的设计都几乎是汽车技术发展的必然。 美感与功能 笔者认为汽车的设计应当更多的重视美感而非功能。 因为所有人选车的第一关注点就是车辆的设计,一辆符合自己审美标准或大众审美标准的车才会有吸引力;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是非常重要的,这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也有阐述。而汽车用户普遍为收入相对高的人群,对于审美的追求是相对高的,反之,对于车辆的实用性往往不会特别在意。 尤其是一种只能略微降低车辆能耗或提升里程,但是不符合主流审美的设计,对于汽车用户而言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汽车的设计应当更尊重用户的审美,而不是为了车企的积分而强行推出一种并不符合主流审美的所谓潮流设计;这种设计即便在短时间内成为潮流,长久来看也必然会被淘汰,审美潮流会循环但不会倒退——每一次循环都会有新文化元素的注入,每次循环实际也是一种提升。 再回到分体式大灯的设计方案,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强推审美倒退。 因为从来没有过任何文化体系里会对“小眼睛”进行赞美,至多是不提,而对于“大眼睛”往往是追崇德;比如炯炯有神、双瞳剪水、明眸皓齿、眉清目秀、浓眉大眼等等成语,在文化理念上也只会喜欢这样明亮的眼眸——大灯就是汽车的眼眸。所以分体式大灯的设计显然是很难符合大众审美的,看一看售价在30万元以内的主流车、中端车和部分高端车,畅销车里真的有采用“眯眼分体灯”的车吗? 汽车的前脸两侧加上前照灯,就像是在人的腮帮子上装上两只眼,眼睛的位置变成一条缝,这不是进化而是“变异。” 不论是传统燃油车里的大众帕萨特、迈腾、速腾,美系车里的老款昂科威、君威,日系车里的老款凯美瑞、雅阁或天籁;以及自主品牌里的比亚迪宋系列、吉利博越和星越L、哈弗H6、红旗H5等等,这些畅销车的大灯都是比较传统的。 包括现象级的畅销车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这两台车也都有明亮的大灯。 所以分体式大灯大概率只会是一阵风,风刮过去之后,汽车的设计还是要回到尊重审美的体系里;届时,这些采用分体式大灯的车辆也注定会成为汽车发展史中失败的一页,这种设计应当淘汰了。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